顧永強
今年9月,山東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三采中心注聚一隊因查出“職工操作動作不熟練、勞保穿戴不規范、消防器材未及時檢查以及安全資料填寫不認真”等十多個安全隱患,在三采中心安全檢查評比中獲得第一名。職工們高興之余也在心里盤算著,隊里給什么獎勵?興許還能發點獎金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注聚一隊干部們冷靜客觀地分析了本隊安全管理的現狀后。認為當月隱患查改工作質量不高,并在班前安全會上對部分班組進行了批評。
對于這件事。部分職工覺得有點委屈。8月份,正是持續高溫、生產任務重的時刻,為了保證生產運行安全,班組職工每天忙著修設備、寫資料、搞衛生,苦干了一個月,流汗不說,辛辛苦苦搞整改,卻換來隱患查改工作質量不高的結論。他們覺得隊干部的結論下得有點偏頗了,甚至有職工認為隊領導成心找茬。“哪壺不開提哪壺”。
隊上職工與管理者對同一問題的認知差距究竟在哪里?原來,該隊在月度安全檢查時發現,8月份查出的這十多個安全隱患,沒有幾項是在現場發現的。檢查生產中危害安全的隱患怎能僅僅停留在“職工操作動作不熟練、勞保穿戴不規范、消防器材未及時檢查以及安全資料填寫不認真”等一般性的靜態隱患上呢?沒有抓住安全生產中的真正要害性和傾向性等動態隱患,使查改隱患浮在表面上,這就是隱患查改工作中的嚴重質量問題。毫不含糊,就要批評!
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隊長張寅杰說:“查改生產中的安全隱患,我們就是要‘哪壺不開提哪壺,不能只強調查改隱患的數量。有的班組。雖然查改的隱患數量不少,但其中有些是避重就輕、有的是純屬湊數,實際上沒有把真正的隱患查出來。例如,潤滑油標號不對卻沒有及時更換,導致注聚泵曲軸箱發熱直至兩臺泵燒瓦的事故發生、極個別女工進泵房操作設備沒有按規定將長發卷起來、職工操作時違反規定將身體正對閥門、部分職工不會正確使用消防器材等,而這些隱患若整改不及時,那危害將是非常致命的。”
這月初,針對查改隱患存在的問題,隊上對考核標準進行了修改完善,突出了查改隱患質量的考核,每天將查改的隱患在班前安全講評會上進行點評。隨著新考核制度的實行,注聚站又在職工安全培訓上動腦筋,在查找隱患、糾正職工習慣性操作違章、引導職工規范操作等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計提高職工發現、識別、整改隱患的能力。
現在,職工們逐漸明白了領導們批評他們的苦心,有的職工說:以往我們開關高壓閥門都習慣于正對著閥門,實際上這是典型的習慣性違章。現在大伙都改用費勁的招式——側著身子開關閥門,萬一閥門發生噴漏,我們也能免于受傷。雖然說這樣操作開始挺別扭的,但我們還是堅持養成正確的習慣。
從8月下旬到現在,該隊共發現各類“有質量”的動態隱患12項,已整改了10項,其它2項正在協調整改中。
短評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長期以來,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中,領導常常要求班組喜月要查出多少隱患,并常常以查改隱患的數量為衡量和評比班組工作好壞的標準之一,卻忽略了此項工作中容易出現的一些質量問題。久而久之,班組職工也就逐漸養成了查改隱患只報數量的習慣,而這個習慣的背后,則是真正的潛藏較深的隱患被放行。因為查這些隱患需要花功夫、費時間,這直接影響數量,其結果就是影響評比,影響獎勵。上述評比得第一卻挨批了的事件告訴我們: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查找隱患如此,生產產品也是如此。
俗話說,領導重視什么,職工們就重視什么。查改重數量,于是,班組上報的就是“職工操作動作不熟侏、勞保穿戴不規范、消防器材未及時檢查以及安全資料填寫不認真等一般性的靜態隱患”,顯然,其中有些是為了湊數,這如果還能在評比中得第一,那班組職工們則更樂此不疲,誰還會去關注那些對制約安全生產的真正要害性和傾向性等動態隱患呢?幸虧該隊及時發現問題反時解決、反時引導,更正了部分班組和職工查找“隱患夠數就行”和查找“隱患數量越多越說明工作認真”的片面認識,把重點放在分析解剖隱患產生的原因、落實整改措施以反提高發現隱患的“質量”上。
事實上,我國許多企業都是島此:對查改事故隱患的工作,企業領導和安全主管部門一直在強調,車間、班組、職工也沒少做工作,車間也制定了量化考校辦法。但事故仍然頻發、難以遏制,為何?上面的事件告訴我們,查找隱患只重盤量不重質量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像該隊管理者列舉的潤滑油標號不對、造成曲軸箱油溫偏高這一真正的事故隱患,職工們卻沒查清,不以為是隱患。當然也就不會積極采取措施,這就給設備發生燒瓦事故埋下了伏筆。幸虧這是個不大的事故,如果讓更大的隱患“瞞天過海”長期潛伏,那最終導致的則是大事故的發生,到那時,我們后悔晚矣。
應該贊賞的是注聚一隊管理者的做法,他們在成績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僅沒有沾沾自喜,而且還“哪壺不開提哪壺”,對安全工作避行客觀的分析,指出問題所在,并制定有效的整改辦法。掀起了查改隱患的熱潮。此舉很值得其它企業學習、借鑒。
(編輯游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