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一天,美國得克薩斯州凳頓縣12歲的男孩桑恩,放學后進入網上聊天室閑談。在他準備離開聊天室時,忽然看到一個署名蘇珊的女孩用黑色粗體大字“喊”道:“有人能幫助我嗎?”
桑恩打出:“出了什么事?”
片刻之后,她回答道:“我不能呼吸,請幫助我!”桑恩皺了皺眉,他想,肯定是惡作劇。可是字句繼續在屏幕上出現:“請幫助我,我呼吸困 難,左半身沒有感覺,坐在椅子上無法離開。”桑恩十分反感,他討厭別人拿癱瘓來開玩笑。他剛準備關機,忽然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萬一是真的呢。”
這個求助信號并非惡作劇。蘇珊是芬蘭一所學院的學生。當時她在圖書館的互聯網絡中查找資料,忽然舊病復發。這是她自小就有的怪病,雙腿疼起來直穿骨髓。嚴重時,她只能坐著,呼吸困難,不能行走。
圖書館里一片寂靜,這一層樓只有她一個人。離她最近的電話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著腿走到那里是辦不到的。她只要稍稍一動,全身便灼痛難當。怎么辦呢?突然她靈機一動,想到可以從互聯網上得到幫助。她強忍疼痛,進入網上上聊天室,打出了求助的信息。
桑恩問:“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蘭。”他非常吃驚,又問道:“你不是在開玩笑吧?”蘇珊打出信息:“我向你保證,我不是開玩笑,請救救我!”
桑恩和母親商量了一下,決定打電話給縣政府。政府工作人員吩咐桑恩,讓蘇珊把她所在地的緊急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傳過來。然而幾分鐘過去了,屏幕上仍無回答。桑恩心急如焚,打出:“快點呀,跟我講話!”終于,一串數字出現在屏幕上,那是救援中心的電話號碼。
桑恩用粗體大字打出:“我們已經打了求助電話。”
蘇珊過了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厲害了。”
桑恩緊盯著電腦屏幕,讓蘇珊說出所在的地址。過了好一會兒,電腦上出現了蘇珊打出的地址。
“她在學校里!”桑恩喊道,然后對著政府工作人員的電話,讀出那個地址。這時芬蘭已是凌晨兩點多了。幾十分鐘后,緊急救援人員趕到了那所學校,救出了蘇珊。
四天后,凳頓縣司法行政長官接到芬蘭的來電:“多虧那位互聯網上的朋友。蘇珊已獲得醫療救助,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