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萍 勞 言
2007年是大手筆書寫反腐倡廉新篇章最多、收獲反腐倡廉成果最豐碩的一年。按時間順序盤點,在改革中創新的反腐倡廉新篇章歷歷呈現在世人面前。
一、作風建設為重點反腐倡廉方向明
2007年1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第七次全會上強調,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建設,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努力實現領導干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障。為此,黨中央要求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第八條,各級領導干部“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意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是檢驗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否正確的重要標尺。近年來一些地方發生的腐敗案,落馬的領導干部基本上都有其共同點:經濟貪婪、生活腐敗,做人的底線喪失殆盡。因此,中央把各級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列為重點,把官員的“生活細節”納入反腐視野,是2007年反腐倡廉工作的最大亮點之一,為全年和今后一段時期的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嚴懲機關“奢侈癥”狠剎“豪華辦公”風
近年來,一些黨政機關和政府部門奢侈攀比,刮起修建豪華辦公樓之風。4月中旬,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建設問題的通知》,嚴格控制黨政機關辦公樓建設標準,嚴懲揮霍浪費行為。2007年上半年,中央紀委、發改委、監察部等七部委,聯手整治違規修建樓堂館所歪風,取得了顯著成績。全國共有4866名黨政干部因違反財經紀律、揮霍浪費而受到黨紀政紀處分。2007年6月1日,七部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河南省濮陽縣違規修建辦公樓及領導干部住宅樓、山西省糧食局違規修建培訓中心及“糧神殿”、甘肅省蘭州市財政局違規修建綜合辦公樓、山西忻州煤礦安全監察局違規修建辦公樓等四起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典型案件。有關部門已對上述案件進行了查處,共有28名責任人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三、“八項禁令”顯威力精確瞄準新腐敗
隨著反腐敗斗爭的深入,對腐敗分子打擊力度的加大,腐敗分子們也在絞盡腦汁地偽裝自己,逃避懲處,種種隱蔽和復雜的腐敗方式不斷滋生出來。最早是送土特產和煙酒為主,后來是送現金,送有價證券和消費卡。目前,行賄受賄以汽車、房子為媒介者居多;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通過市場交易買房子、車子,中間的差額部分作為賄賂;有些官員不用出錢就在廠礦公司獲得干股。坐收漁利;有些官員不用出錢或者少量出錢委托別人“理財”就能在證券市場上百戰百勝,一本萬利;有的官員自己只“辦事”不拿錢,卻讓自己的情人或親屬在別處收錢;甚至還出現了“期權腐敗”,一些為企業立過“汗馬功勞”的領導干部離職后到該企業任職,拿很高的薪水等等。
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種種新類型腐敗,2007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紀委關于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列出了必須嚴格禁止的八種權錢交易形式,以及認定這些違紀行為的具體政策界限。《規定》明確的“八條禁令”,如同八道醒目的“硬杠杠”,精確瞄準新類型腐敗,提醒每一名黨員干部,任何時候都堅決不能逾越。
《規定》中明確提出了30天內主動說清問題的,可以根據情況從寬處理。全國有1790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說清了自己的問題,涉及違紀金額7789萬元。
四、兩高規定緊跟上依法反腐決心大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了《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各種新類型受賄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的具體意見。這是繼5月30日中央紀委印發《規定》之后,為依法懲治受賄犯罪,推動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
對比《規定》和《意見》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兩者的適用對象是不同的。《規定》的適用對象是國家工作人員中的共產黨員,《意見》的適用對象是全體國家工作人員。同時,兩者的依據也是不一樣的,各級紀檢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有《規定》所列禁止行為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十五條等黨紀條規處理。而各級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在辦案中發現有《意見》所列情形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條等刑事法律規定處理。但是,兩者的基本內容是一致的,精神實質也是一致的。《規定》列出了八種權錢交易形式和認定這些違紀行為的具體政策界限,有利于及時查處、依紀懲治各種新類型受賄違紀行為。《意見》規定的問題,都是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在查處和審理案件中經常遇到、存在異議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提出明確處理意見,有利于及時查處、依法懲治各種新類型受賄犯罪活動。可見,《意見》和《規定》的銜接,使反腐敗斗爭更加法制化、精細化了,兩者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五、“刮骨療毒”懲貪宮鐵腕治吏新圖景
一是從嚴治黨不手軟。“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這是黨中央和中紀委多次強調的反腐決心。但是,與往年所不同的是在2007年的反腐倡廉實踐中,一系列大案要案相繼告破,一個個腐敗高官相繼落馬,受到嚴懲。位居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的陳良宇,因觸犯了黨紀國法,2007年7月26日,中央政治局決定給予陳良宇開除出黨、開除公職處分,對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二是從重從快決心大。7月10日,國家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鄭筱萸被執行死刑,他是繼胡長清、成克杰、王懷忠之后,又一名被判處死刑的副部級以上官員,同時也是最高人民法院自2007年1月1日收回死刑復核權后,第一個被執行死刑的省部級高官。在主張慎殺、少殺的刑事司法政策背景之下,鄭筱萸被執行死刑,充分表現了中央反腐敗從重的堅定決心。所謂“從快”,判處鄭筱萸這樣的省部級干部死刑,在一審判決40天后就立即執行是罕見的。國際輿論對這一反腐重拳感到驚訝。
再如對山東省濟南市原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炸殺情婦案的嚴懲,同樣體現了從重從快。從案發到被執行死刑,前后不到60天。縱觀2007年司法部門對貪官的審判速度之快,超乎人們意料之外。
三是不留死角密織網。全面反腐,不留死角,高筑防腐堤壩,密織反腐網眼,是體現中央鐵腕治吏的又一特點。按過去的傳統,官員只要退出黨政一線,轉任人大、政協職務或者退休,就意味著其政治生命實現了“軟著陸”,可安度晚年,很難受到反腐敗的沖擊。但近年來,特別是2007年有關部門對腐敗貪官窮追不舍,不僅對臺上官員盯死看牢,對退休貪官亦不輕縱。只要在位時涉嫌腐敗,
不管現在身處何位,人在何方,也不管過去曾有過什么貢獻,一律送上反腐祭臺,繩之以法。被執行死刑的鄭筱萸就是在退休后被押上斷頭臺的。農業部財務司原司長孫鶴齡已退休9年,在任時因涉嫌幫助藍田股份上市并收受賄賂,2007年11月30日在北京接受審判;王武龍、龐家鈺就是退出黨政一線轉入大、政協領導職務后被查處的大貪官;宋平順是因貪污腐化嚴重而畏罪自殺后,被中央紀委開除出黨的腐敗高官。另外,中國加緊構筑國際反腐統一戰線,簽訂相關引渡條約,先后抓回了一批外逃貪官。
六、司法解釋實施快新型腐敗遇克星
兩高的司法解釋(《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不僅配合中紀委八條禁令快速出臺,而且實施也立竿見影,一些過去無法界定的新類型腐敗受到嚴懲。
交通廳長情婦因“特定關系人”與貪官同獲刑。2007年7月10日,湖州市中級法院開庭宣布浙江省原交通廳長趙詹奇受賄案的一審判決結果,認定其情婦汪沛英收受的55萬元業務提成計入趙詹奇的受賄案;另外,認定趙詹奇以借款、咨詢費、年薪等名義由其兒子收受杭州路橋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等單位賄賂490余萬元、新加坡幣1萬元、美元5.8萬元。最終,趙詹奇被法院一審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
兩個月后的9月12日,湖州市檢察院以涉嫌受賄罪將趙的情婦汪沛英提起公訴。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汪沛英屬于受賄犯罪的從犯,被減輕處罰,領刑7年。
兩高《意見》中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謀取利益,授意請托人以本意見所列形式,將有關財物給予特定關系人的,以受賄論處。特定關系人與國家工作人員通謀,對特定關系人以受賄罪的共犯論處。“特定關系人”,是指與國家工作人員有近親屬、情婦(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關系的人。汪沛英涉嫌受賄犯罪一案是該意見發布以來,全國起訴的第一例“特定關系人”受賄案。
七、成立預防腐敗局懲防并舉新決策
國家預防腐敗局2007年9月13日正式掛牌成立。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判斷形勢,為深入推進預防腐敗工作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和新決策,充分表明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繼續向縱深發展。
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懲治腐敗和預防腐敗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兩個方面。懲治這一手,必須毫不動搖地抓下去。但是,如果不注意推進改革和制度建設,不注重懲防并舉,腐敗現象往往會查不勝查、糾而復生。為此,黨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預防和制度建設,扎實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黨紀國法教育,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邁出了新步伐。
八、十七大報告亮點多,反腐倡廉新論斷
一是從“反腐倡廉工作”到“反腐倡廉建設”,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七大報告提出“全黨同志一定要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這里把“反腐倡廉工作”改為“反腐倡廉建設”,兩字之改具有深刻含義,是我們黨對反腐倡廉規律的新認識、新定位,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黨與腐敗“水火不相容”。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水火不相容”是一個民間用語,一般用來比喻不能相容的對立物。胡錦濤總書記用這個詞表述黨與腐敗的關系,既通俗易懂,又鏗鏘有力,表達了我黨懲治腐敗的堅強決心,用十七大報告中的話說,就是“對任何腐敗分子,都必須依法嚴懲,決不姑息!”“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三是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做到“三個更加”。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這一論述是對“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反腐倡廉十六字戰略方針的豐富和發展,說明我們黨對反腐倡廉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
四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第一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2005年1月10日,吳官正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作報告時強調:“要倡導廉政文化,促進全社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風尚。”這是中紀委工作報告首先提到“廉政文化”這一概念。2007年10月,在黨的十七大,“廉政文化”的表述首次出現在黨代會報告中。這充分說明,我黨從權力反腐轉向制度反腐,并訴求于文化和教育手段的反腐體系已經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