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煌 得 平
開展巡視工作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嚴肅黨的紀律、改革和完善黨內監督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黨內監督力度,從巡視制度的探索、建立、規范,直到寫人黨章,就是切實加強制度反腐工作的一個新突破和新創舉。
巡視制度的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同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加強制度建設是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重要途徑。這些年來,針對黨風廉政建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我國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規制度。據中紀委統計,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省(部)級以上機關共制定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規范性文件3000多項,其中中紀委監察部200多項。十六大以來,中央制定和修訂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等黨內重大法規制度,還頒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明確了要實施的118項制度,把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和法律監督統一起來,重點突出黨內監督,發揮輿論監督作用,拓寬監督渠道,提高監督的合力和實效。
經中央批準,1996年1月,中紀委六次全會作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選派部級干部到地方和部門巡視”的部署,2000年,黨中央決定由中紀委和中組部聯合成立巡視辦公室,派出巡視組,對省級黨政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負責人的工作情況和廉潔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了“改革和完善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建立和完善巡視制度”的重大決策。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頒發《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以黨內法規的形式對巡視工作首次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根據黨中央的部署,2003年,中紀委、中組部正式組建專門的巡視工作機構。目前,中紀委、中組部共設立了11個巡視組,其中:5個地方巡視組、1個金融巡視組、3個企業巡視組和2個國家機關巡視組。為加強對巡視組工作的組織領導,中紀委、中組部還建立了巡視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研究、部署、組織、協調巡視工作,并下設中紀委、中組部巡視工作辦公室。2003年到2004年全國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黨委也先后組建了黨委巡視組和巡視工作辦公室。至此,形成了覆蓋全黨的黨內巡視監督網絡,并逐步走向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對中央直接了解各省市黨政主要領導的廉潔勤政的情況,對及早預防和及時發現黨員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的腐敗和作風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10月十七大通過了黨章修正案,第十三條增寫了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的內容。這是對建立巡視制度、開展巡視工作成效的總結和肯定,對于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促進反腐倡廉建設,保證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巡視尋出一批腐敗分子
權力監督是反腐敗的重中之重,權力沒能得到有效制衡,是近幾年腐敗向高層化發展的重要原因。表現在:越來越多的位高權重的“一把手”掉進腐敗的泥淖;涉案金額越來越大,百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上億元也不稀罕;串案、窩案的比例增加,有很多是圍繞著地方的“一把手”展開的;“家庭腐敗”、“集體腐敗”已經成為腐敗的新特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越來越多;卷資外逃官員增多,金額巨大,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結黨營私,關系網密布,結成“生死利益同盟”,使反腐敗斗爭難度大大增加,成本大幅提高。
據中央紀委副書記、秘書長干以勝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說,截止2007年8月初,中紀委、中組部巡視組已完成對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第一輪巡視,并對1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進行了第二輪巡視。同時,完成了對9家中央管理的銀行、4家國有資產管理公司、4家國有保險公司、2家國有證券公司,以及5家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巡視。另外,各省(區、市)巡視組已完成了對所轄市(地、州、盟)的第一輪巡視,并對293個省直部門、1218個縣(市、區、旗)、59家國有企業和26所高校進行了巡視。
從巡視中發現黨員領導干部腐敗的“蛛絲螞跡”,然后重點監控,選準突破口,順藤摸瓜嚴懲腐敗分子,這是黨內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巡視制度的另一種企盼。2005年,中央巡視組到江蘇省巡視時接到舉報,江蘇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國健有賣官犯罪嫌疑,一筆交易竟高達200萬元人民幣,并把時間、地點、人物、金額等事件的來龍去脈說得比較清楚,因此,這一重大線索立刻引起巡視組的關注和重視,后經中紀委批準,有關部門開始秘密對此展開調查,很快,建國以來最大的一筆賣官案終于浮出水面,同時牽出了一批其他受賄案件,組織部長如此瘋狂賣官震驚了中南海。徐國健受到了法律制裁。
2006年初,舉報上海市勞保局違規使用32億元社保基金案進入高潮,上海民怨沸騰。早在2005年下半年,中央巡視組在上海巡視時就已覺察到一些不正常跡象,2006年“兩會”期間和之后,中央考慮到上海的特殊性,派員微服私訪,考察民情,直到7月份才對時任上海勞保局長的祝均一“雙規”,隨著神秘面紗被層層剝開,展現了金融時代官商勾結的新圖景,隨后上海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如過江之鯽,一個接一個地浮出水面。9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免去陳良宇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職務。立案審查。2007年7月又被“雙開”,移交司法機關查處。
中央巡視組在各地巡視過程中還發現了山西省委原副書記侯伍杰、天津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李寶金、山東省委原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安徽省原副省長何閩旭等腐敗問題的部分線索,使這些腐敗案件得到及時查處,成為2006年反腐的經典案件。此外,各省(區、市)黨委巡視組也在近年巡視中發現并移送有關部門查處的、涉及縣處級以上干部的案件線索達900多件,對1000多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了誡免談話,督促他們及時糾正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預防腐敗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巡視工作的特點和優勢
開展巡視工作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嚴肅黨的紀律、改革和完善黨內監督體制的一項重要舉措,其主要內容是了解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決定和工作部署的情況,執行民主集中制的情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況,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情況,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情況。中央要求巡視的其他事項,并向派出巡視組的黨組織報告巡視工作中了解到的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
巡視是自上而下進行的經常性的黨內監督,具有多方面的特點和優勢。首先,巡視工作重點是對下級黨政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人進行監督,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抓住了關鍵;另外,巡視制度作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所確定的一項重要制度,具有規范性和約束力,任何黨的組織和黨員都要嚴格遵守,無一例外。同時,巡視工作時間集中,方式靈活,能夠廣泛地接觸干部和群眾,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有關情況,增強巡視監督的效果。通過聽取匯報、列席有關會議、召開座談會、與有關人員個別談話、查閱文件資料、受理群眾來信來訪、問卷調查、隨機走訪等方式,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因此,人們把巡視比作黨內監督的“千里眼”“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