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摘要】歌詠比賽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筆者根據自身的工作實踐,總結了歌詠比賽的組織與演出,工作中的一般程序、細節安排、注意事項等實踐經驗,僅與同行工作者分享和借鑒。
【關鍵詞】歌泳比賽 組織 演出
校園的歌詠比賽,是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形式:是開辟第二課堂、豐富同學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徑;是鞏固和強化《美育》課堂教學效果的渠道。與課堂教學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且內容形式更廣泛、更活潑,通過同學們的積極參與,使他們在其樂融融的親身感受中激發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和發揮音樂特長,滿足發展自我的要求。
一、歌詠比賽的組織
1、比賽方案的制定
主辦單位(院校團委會)制定好歌詠比賽的計劃后,要組織團支部等院級學生干部和各系、班文娛委員召開動員會議、明確比賽活動的意義、目的、要求和時間安排、具體實施細則等,廣播站、黑板海報宣傳欄等要及時宣傳報道會議內容,使參賽集體和個人心中有數,喚起大家對歌詠比賽的參與熱情,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來。
2、歌曲的選擇
歌詠曲目內容要健康向上,有較高藝術水平,較高思想性和藝術性,既有動聽的曲調,美麗動人的意境,真摯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精神內涵。歌曲的選擇首先要考慮比賽的中心主題,并根據要求最好一首為指定歌曲,另一首為自選歌曲,既突出比賽晚會的主題思想,各參賽單位又可根據自己的特點特長選擇適合的歌曲。如主題是“永遠跟你走”,那就要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走進新時代》、《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經典優秀曲目。其次要考慮班級的年齡特點,低年級,團隊磨合時間也不長,最好選擇旋律起伏不大較為平緩簡單的歌曲。還要考慮合唱隊的演唱水平等具體情況,演唱水平較高的單位,可選擇音域較寬,難度較大,二聲部仍至多聲部歌曲,相反則要選擇音域較窄,難度較小等單聲部歌曲。如果參賽單位的某人能夠擔任獨唱,則可選擇帶有領唱的歌曲,如不具備領唱能力,還硬要選擇帶領唱的歌曲,效果會適得其反。
3、歌曲的教唱
對于指定的歌曲,參賽者不一定會唱,有的參賽者仍至不識譜,有的雖會唱,但在音準節奏,力度變化等掌握不準確,這就需要進行參賽曲目的教唱。
音樂教師可以參賽班級為單位,選送一兩名有音樂專長,有興趣、有熱情、組織能力強的同學進行培訓。再由他們回各系、班負責教唱,兩三周后,音樂教師根據信息反饋及歌唱的熟練程度,下系、班巡視或輔導,及時糾正教唱員領悟不到或把握不準的地方,然后給予點拔。低年級的同學還可根據該班情況,請些有經驗、有專長、責任心強的文藝骨干來輔導教唱。
4、指揮的選擇與培養
指揮對于歌詠比賽的每個參賽集體的演唱效果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擔任指揮的同學,可在各班的教唱員或文藝骨干中選擇,也可采取有興趣的同學先自愿報名,再篩選的辦法。指揮選定后,要集中進行兩至三次的培訓,如指揮姿勢與基本指揮拍子,拍子的指揮圖式、起拍、起音、收束的指揮法以及一些基本的藝術處理手法。
5、演唱的藝術處理
校園歌詠比賽活動,演唱水平一般不高,這就更需要進行精心的藝術處理。別具匠心“粗糧細做”的巧妙藝術處理,能夠遮掩演唱的某些不足揚長避短,使演唱具有較好的藝術效果。在同學基本上能夠連續地把曲目唱下來的情況下,先要對咬字、吐字、樂句間的換氣,歌唱的發聲,力度變化等作一定的要求,以使演唱聲音較為整齊并有一定的美化,同時要求演唱的感情充沛,面部表情自然,恰當表達歌曲內容。
在演唱的形式上,用輪唱、哼鳴伴唱、男聲、女聲或齊聲等不同音樂對比換唱。一些難度不大的歌曲反復演唱時,可采取向上換調,節奏成倍放慢或加快等易行的辦法,使演唱效果更生動,更活潑。另外,演唱時加入一些簡單的表演動作或演唱時使用某些道具等也是校園歌詠比賽常用的增強演唱效果,豐富表演形式的方法。
6、歌唱的排練
排練要盡量選擇課余時間,以免耽誤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排練要盡量提高效率,避免浪費時間,每次排練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為一節課,盡量避免由于疲勞造成嗓音嘶啞。在不同的排練階段,要提出不同要求:(1)要對歌詞、旋律、和聲、力度、速度、高潮、調式、調性、曲式結構等進行分析,真正熟悉曲目。(2)聽音響資料或示范演唱,對曲目有一個初步認識和感受,簡要理解音樂基本意境形象。(3)正確把握音準、節奏。要求背譜背詞,并進行抽查,以防“濫竽充數”。
根據藝術處理需要確定演唱形式,分樂段或聲部進行排練,采用對比放大,形象的手勢,鮮明生動講解等方法,掌握好吐字發聲、強弱力度、情感表達、音樂風格、各聲部段落的音樂平衡等細微處理。指揮者組織語言要準確,簡練幽默而富于啟發性,循序漸進,精益求精。還要培養演唱者看指揮動作表情等良好習慣,切忌無目的地將歌曲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演唱,把歌唱“疲”了,失去新鮮感,演唱水平和效果難以進步和提高。
7、比賽順序排定
比賽順序的排定,可采用抽簽的辦法來確定,也可根據晚會整體效果的要求,人為地把演唱效果較好的單位安排在開始、中間或最后,將演唱質量一般的穿插其中,達到引人注目的開始,精彩的中間,熱烈輝煌結束的舞臺效果。或可按照年級班次的順序排定。還要充分考慮節日上下場的銜接,演唱者服裝更換所需時間等因素對排序的制約。總之要從公平合理、整體效果等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來確定。
8、比賽場地的布置
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準備工作,選擇室內禮堂效果比室外場地要有優勢。舞臺要進行適當布置,背景設計要美觀、符合主題,音響位置、燈光擺設、候場位置要合理、合唱臺、麥克風架設置要方便上下場,可適當張貼橫幅標語等宣傳廣告或擺設閃燈、飄帶、花束盆景等其他裝飾物,烘托出既活潑熱鬧又嚴肅隆重的氣氛。
9、彩排工作
正式比賽前的精排,一方面為了調試整個比賽過程如何搭配、如何銜接更理想,燈光音響、舞臺美術,評分統分等如何協調配合。另一方面是為了檢查各個節目的藝術水平和演唱質量。也是讓同學們熟悉舞臺環境,注意上下臺時的安全。增強演出成功的自信心,同時找出節目連接,上下場銜接,隊型位置,主持人串臺,擴音、燈光等方面的不足,以便及時糾正與補救。對于彩排中所暴露出來的個別問題,一定要在正式演出前積極想辦法解決。
10、歌詠比賽的評比
評比工作包括組織評委班子、確定評分標準與獲獎等級名額。評委要在學校教職員工中安排相對懂行的人組成,并共同商討確定評分標準。打分可采用十分制和百分制,給分項目可設音準、節奏、音色、表現力、演唱效果,觀眾反應,上場人數、現場紀律,指揮與伴奏等幾方面,分別確定不同分值。為了避免出現打出分數太過懸殊,可劃定一個打分的最低和最高分數線。
獲獎等級一般可以分為一、二、三等獎,名額由高向低漸次增加。獲獎數額要根據參賽單位的多少決定,通常獲獎覆蓋率為30%,以鼓勵參賽積極性為原則,靈活設獎。
二、歌詠比賽的演出
1、各演唱單位都要組織好參賽者提前做好更換演出服裝、化妝等工作,并按指定位置就座,第一個節目要站在舞臺合唱臺上候場,第二、三個節日提前在后臺候場。舞臺監督要負責檢查音響、燈光、道具、麥克風架距離等是否均已調整準備就緒,伴奏光盤(磁帶)是否已倒好,樂器是否定好音等。準備工作一定要認真細致,不要因為某些疏忽造成演出的事故,其至演出失敗。并對演員作簡短的動員工作,以激發演唱者的情緒,增強演出成功的信心。
2、演出前十分鐘,演員、音響、燈光、司幕、主持等演職工作人員進入臨戰狀態,第一個節日靜候開始,其余候場人員不要隨意走動。
3、演出開始,舞臺監督要頭腦清醒地組織督促整場演出,為節目銜接緊湊,臺上一個節目在表演,同時下一個節目一定要在臺口處準備,前面一個節目下場,后面一個節目立即上場。要做到快、靜、穩、準。快,即上場迅速,靜,即盡量不要發出響聲;穩,即忙而不亂,準確到達自己應在的指定位置。舞臺監督以一人為主,另可配一兩名助手,負責與演職人員聯絡,及時做好督促疏導工作。
4、音響、燈光、司儀等工作人員要按照預定的方案,集中精力,認真操作,積極配合節目的演出,盡量避免失誤。
5、節目主持人要落落大方而又親切得體,基本串臺詞一定要事前認真準備,也可以有一定的現場即興發揮,介紹節目時,要注意與觀眾、演員的眼神與情感交流,語言風格要與歌詠比賽主題,風格類型相一致。
6、演員演唱感情都要很投入,眼睛看指揮,精神飽滿,做到聲情并茂,發揮出合唱隊的最好水平,對于演出中偶爾出現的問題,要沉著、冷靜處理,盡量不要露出大的痕跡。
7、歌詠比賽中的現場打分
每個參賽單位演唱完畢后,各位評委根據評分標準進行打分,可按實際情況當場亮分或不亮分,統計人員要及時進行分數統計。為了體現公平。可以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余平均分為該節目最后得分,并在最后一個參賽單位演唱完畢后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統計出最后結果。
8、嘉賓表演
在最后一個節目的統分過程中,為了避免冷場,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小節目、形式可豐富多彩。
9、頒獎
統計結果出來后,由主持人或頒獎嘉賓宣讀獲獎名次,并邀請領導上臺頒獎,發獎最好由較靠后的名次開始,最后發一等獎,形成一個情緒上的高潮。最后,各參賽單位派代表上臺合影留念,歌詠比賽演出圓滿成功!
(作者單位:廣東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