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思仿
讀過一篇文章,大意是這樣的:一位人到中年、容顏漸老的妻子,面對青春逼人、才情出眾的丈夫的追求者,良久無語,最后取出紙筆,對女孩兒說,讓我們都寫寫那個男人,那個你我都愛的男人的樣子吧。
女孩兒不假思索在紙上寫道:高大、英俊、體貼、上進、有事業心……所有成功才俊的影像都在里面了。
妻子卻寫下:有些膽小,害怕打雷;胃不好,不能吃過硬的東西;記性差,時常丟三落四;晚上睡覺會磨牙,打小呼嚕;生活不規律,吸煙、飲酒、早出晚歸;動手能力差,不會做飯,不懂修理電器……
面對女孩兒的詫異,妻子沉靜似水:“是的,我們寫的都是他。只不過你看到的遠遠不是他的全部,也不是你們未來生活的全部。”
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從一個角度闡明愛情有時很盲目。其實,愛情有幾張不同的“臉”。
不由想起“盲人摸象”的故事,每個盲人都認定自己所觸摸的部分就是大象的全部。文中的女孩兒其實就是“盲人”。因為愛情,她眼前那張面孔有些模糊,因為模糊,于是沒有瑕疵。而那位妻子,在戀愛時可能也跟女孩兒一樣吧,那個男人怎么看都是好的。只是,走過萬水千山,眼中的丈夫盡管如此這般,她還是愿意讓婚姻繼續。
妻子之所以如此選擇,究其原因,原來不光是愛情有幾張臉,婚后的人也不是只有一張“臉”,而是至少長著四張“臉”:一張“臉”面對社會;一張“臉”面對父母子女;一張“臉”面對配偶;還有一張“臉”,已經很久沒仔細端詳過它了,這張“臉”代表我們的內心,它正靜靜躺在角落里,等我們仔細去觀察,去審視……
(摘自《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