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 旋
誰沒有一顆喜新厭舊的心?女人希望衣服常換常靚,甚至一個小包也不時花樣翻新……這些想法看似天方夜譚。不能輕易兌現,所幸如今是創意時代,深圳打工妹莫婭就把童話變成了現實:在鞋面上大做文章,搞出花樣來,滿足消費者“一天一鞋”的愛美情結。
尷尬中領悟商機
莫婭大學畢業后,和幾位同學來到深圳,希望在這塊富裕的土地上打拼出一片屬于自己的事業,但在“一塊磚頭能砸中5個博士”的特區,人才濟濟,普通專科生要找到滿意的工作談何容易。眼見月底又過去了,莫婭還是沒接到任何公司的錄用電話,最終勉強去鞋廠打工。
廠內規定上班只穿平底鞋,莫婭惟有在下班后或休息日,才能穿自己喜歡的高跟鞋,身材娉婷的她穿上高跟鞋更是婀娜多姿。可惜那些鞋質量不如意,不是鞋跟掉,就是鞋帶斷裂。一次,莫婭參加同學聚會。剛走出門,就發現鞋面裂了一個小洞,去找修鞋攤縫補已經來不及,好在她包里帶了針線,從小就心靈手巧的她,隨機應變地繡朵花來填補。這雙鞋居然引得女同學陣陣稱贊:太新潮了。
莫婭懷著興奮的心情回到寢室,試著將其他幾雙廢棄鞋的鞋面做了剪繡處理,然后把鞋面和廢鞋底用粗針線“勾”在一起,以前沒法穿的垃圾皮鞋,居然成為五顏六色的“時尚”鞋,嫁接上去的鞋面圖案鮮明獨特。她穿了出去,引來不少注視的目光,更有一些同廠女孩拉著她悄悄打聽在哪里能買到這種“潮流”鞋。
莫婭由此領悟,如果給鞋“換臉”會挺有市場的。她決定開家店提供鞋底,教顧客參與制作鞋面DIY并自由調換,一定很新鮮很吸引人。
第—炮打響商界
莫婭是個細心的女孩,2006年3月。她做了一番市場預測和調查,發現目前全國市場沒有可以隨意裝卸鞋面的鞋,說明這個市場的空白,這樣就大有可為;她同時向一些經銷鞋類的店鋪咨詢,人家根本不相信什么自換鞋面,譏笑她是“癡人說夢”,說明尚無競爭對手;同時她也向一些年輕人咨詢過,新新人類們聽聞鞋面能變新拆換,紛紛顯露出向往和羨慕的神情,希望能即刻擁有“百變鞋”。這讓莫婭有了信心。
4月中旬,她從鞋廠辭職,去學習鞋面設計的專業知識。脫離自身掌握的單調繡花技藝,她學會了圖案繪畫、印染、珠片鑲嵌等工序。然后,她購置了必要設備,在出租屋里夜以繼日地摸索:鞋跟、鞋幫、墊層都是傳統制作工藝,重要的是如何把它們和鞋面縫扣在一起,又能靈活拆卸,再替換另一種風格的鞋面。
傳統鞋子一般由工業膠水粘接或者用線拉緊,莫婭開始了一系列的摸索。她首先嘗試使用工業膠水,粘接上去容易,要撕裂開來卻麻煩。調換鞋面肯定是此路不通。她接著又嘗試用線串聯,在鞋面和鞋幫上事先鉆好孔位,再用線拉緊。但反復幾次調換,線眼漸大也不適合,鞋只會磨損嚴重。動足腦筋,莫婭才想起耍用活扣固定住鞋面,她把方法不斷加以改進,活扣銜接確實方便省事,只留消費者最后操作鞋面涂抹的步驟。
莫婭早預算妥當:一個人的鞋子尺碼是固定尺寸,這就決定鞋底也是固定的。而相應鞋面也是固定了尺碼,消費者需要自己動手制作的,就是可以選擇不同的素色鞋面畫圖刺繡,或者穿珠鑲邊。
6月,莫婭貸款在繁華東門租下一問小鋪面,這兒是學生族、年輕白領女孩聚集的地方,每天數萬人匯聚,所有新鮮、時尚的玩意兒都能覓到蹤影,所以莫婭可以變換鞋面的百變鞋鋪一開業,就吸引了眾多新新人類。
“開門紅”令莫婭興高采烈,“冷不丁賣這種鞋,不知道市場如何,當時只是考慮一天能掙個八九十元錢就行。”莫婭說。結果,初戰告捷,第一天就掙了200元,完全超出她的預想,這增強了莫婭干下去的勇氣。
一路順風只是夢
看著一雙雙顧客制作的樣品鞋,莫婭本以為生意會一日勝似一日。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大大出乎她的意料:顧客紛紛要求退貨。
原來,這種百變鞋如果是布質鞋面還好,但皮質鞋面卻有一個致命的毛病一用活扣攀附鞋底后,并不能防水。不能防水的皮鞋有什么用,皮鞋是用來穿的生活用品,不是用來擺設的藝術品。更糟糕的是,鞋面繪畫的圖案下水后也消失殆盡,布鞋上那些圖案顏料經水泡了甚至出現串色狀況。
莫婭傻眼了,也怪自己當初對皮鞋和顏料細節沒考慮清楚。她只好微笑道歉。逐一退貨。僅僅幾天,莫婭就虧得一塌糊涂。
她趕緊轉變思路,向鞋廠老工人請教,對方告訴她要買防水膜,繪圖完畢貼附在上面,保證下水沒問題,皮質鞋面不方便改造操作,干脆全弄成布鞋。
防水膜這等小型操作,莫婭二話不說就實施了。可把皮鞋全改沒了,莫婭害怕影響店內生意,不敢嘗試。直至2006年年底,莫婭在鞋類批發市場轉悠,忽然發現開始流行繡花布鞋了——那些黑色、紅色、紫色的刺繡花布鞋,款式精美,或典雅或高貴,或可愛或卡通。適合學生族以及小資女人。
莫婭受益匪淺,回到小店趕緊把皮鞋擱倉,布鞋全翻騰出來,做鞋面、鞋底,給消費者配備刺繡針線。她知道,繡花布鞋流行,肯定有人想動手自己做,同時也會有人要求布鞋也達到防水標準……
莫婭豁然醒悟,自己當初開業的百變鞋面不應該包含皮質鞋,如果以布鞋DIY,而且完全避免了防水的缺陷呢?想到這兒,她激動萬分,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
拓寬視野多掘金
不久,莫婭選購了一批布鞋原材料,布面色彩素艷結臺,反復試驗。終于摸索出一套十字繡式簡單鉤花法,鞋底鞋幫都是做好的,她簡單裝上活扣即可。
顧客來買鞋,只需跟她學刺繡圖案,用簡單實用的十字針腳,快的學15分鐘準能繡好一朵花。
2007年2月,莫婭改變后的小店非常受年輕人喜歡。她每個月的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是她在鞋廠打工的三倍。那些款式多樣、工藝精美的布鞋擺在貨柜架上,色彩艷麗,光彩奪目,由不得看見的人不喜歡。更重要的是這些商品均為半成品,需要顧客自己動手“操作”才能讓商品完整,其中賦予的意義似乎更重于商品本身。
然而,莫婭鞋面圖案多數是靠她自己想出的,一般也就花鳥蟲魚加古代仕女。由于仕女難繡,顧客們偏向選擇簡單的,所以花樣鞋面繡著繡著,穿的人多了,也重復起來。
小店又一次遇到困難,莫婭開始思索起經營的另類道路來,卻苦于無方,只得茫然期待自己的鞋面能跟上流行腳步。周末,一個十六七歲的中學女生在莫婭店里左看右瞧,說:“這么多重樣的。同學幾乎每腳一雙,我不想撞鞋。能教我做其他花樣嗎?”
莫婭開動腦筋:對呀,百變鞋講究個性,為什么不根據顧客要求刺繡呢?
于是,莫婭問她有啥喜歡的圖案。
如果有圖片對照,莫婭自然可以教她繡完。
女學生從書包里掏出一張動漫圖,莫婭找準中心點,勾勒了一個框架,手把手教她繡,雖然花費時間長點,但栩栩如生的哆啦A夢惹得女學生喜笑顏開,她比平常買布鞋的人多付了20塊錢。
莫婭大受啟發,隨即推出了卡通版鞋面圖案DIY,果然,整套新款樣品鞋一經上市,立即受到了顧客的歡迎,尤其是女生們熱烈追捧,她們絡繹不絕地來取經刺繡,甚至把它們作為收藏。
2Q07年“六一”前夕,街上商店打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的商品廣告。莫婭當然不能放棄這樣的好時機,她一下子就賣了一百多雙童鞋。后來,針對孩子常常辨別不出左右鞋子的誤區,莫婭別出心裁地把鞋面的卡通圖案設計為一正一反、一公一母。使孩子容易區別,保證不會穿錯鞋子。這個方法得到父母們的夸贊,他們更樂意帶孩子到她店內買鞋,因為在她那兒不但能買到孩子喜歡的鞋,還可以培養孩子動手勞動的樂趣。
轉眼到了夏季,涼鞋、沙灘鞋、拖鞋等夏季鞋上市了,精明的莫婭也沒錯過這樣的黃金季節。她把夏季鞋子設計得更為精美,在鞋面上配以不同的裝飾,如蝴蝶、蜻蜒等別針飾物,或者點綴精致的銀飾品,或者燙畫流行的明星像……這時生意達到巔峰,旺盛得很,每個月收入都突破兩萬元大關,她終于揚眉吐氣了一把。
截至2007年9月,莫婭的店坊推出了“女生系列”、“小資女人系列”、“都市男人系列”、“兒童系列”、“情侶系列”等數十個品種,近百種花樣,品種繁多,款式也精美,吸引了各階層的消費者。
而今,隨著莫婭的小店漸漸有了名氣,許多同行也紛紛模仿起她的做法來,深圳出現了幾家同樣的DIY鞋店。面對同行的做法,莫婭雖然感到壓力,但卻更有勇氣去創新了,她想:別人是跟著我走。所以我一定要比他們走得快,我的鞋面一定要比他們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