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在揭露和穿越松軟、低透、地質復雜煤層過程中,通過利用新型化學材料--馬利散對煤層進行加固,增強了松軟煤層的物理強度,減少了地應力變化對巷道的影響,防止了突出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煤與瓦斯突出 復雜地質 馬利散
概 況
糯東煤礦位于貴州普安縣境內,是貴州興安煤業有限公司建設的第一個大型煤礦,設計生產能力240萬噸。礦井自2006年6月開工建設,計劃2009年投入生產。礦井原設計首采煤層為17號煤層,該煤層平均厚度4m,在實際揭露和勘探過程中發現,17號煤層瓦斯含量高、壓力大、煤層松軟且透氣性差,煤層具有較強的突出危險性。經過專家論證,礦井設計將首采17號煤層調整為首采20號煤層,利用20號煤層為17號煤層進行區域性解突,實現解放層開采。
礦井設計有五條井筒,其中主副平硐布置在17煤層以下的20煤層層位,直接揭露20號煤層,三條斜井(一進兩回,井筒傾角20~230)分別揭露并穿越17號煤層,煤層傾角5~70°。在斜井穿越17號煤層過程中,由于井筒處于地質構造復雜區域和受到17號煤層瓦斯含量高、瓦斯壓力大和松軟透氣性差等因素的影響,整個揭、穿17號煤層防突工作進展困難。
問題的提出
在三條斜井揭、過17號煤層過程中,揭煤位置處于地質復雜區域,由于煤層受逆斷層的影響,煤層由正常的4m左右變為2、11、5m厚并分為三個分層,分層之間為2~5m厚具有膨脹性質的泥巖。經取樣化驗和實測,煤層硬度f=0.14~0.17、瓦斯放散初速度20~26、煤層瓦斯壓力1.1~3.5MPa、煤層瓦斯含量為19.5 ~30m3/min、煤層透氣性0.103~0.135m2/MPa2·d、鉆孔瓦斯流量衰減系數為0.0541~0.0673d-1。由于煤層中瓦斯含量高、壓力大、松軟透氣性差、且鉆孔瓦斯流量衰減系數大,在防突措施鉆孔施工過程中噴孔嚴重,單孔噴出煤粉3~10噸,噴孔瓦斯絕對涌出量達到10m3/min。由于井筒在穿越煤層過程中瓦斯噴孔帶出大量煤粉,造成了井筒周邊地應力發生變化,給煤與瓦斯突出創造了條件。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從增加煤體抵抗強度的角度采取了煤體加固措施,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加固材料選擇與施工
根據對利用注入水泥稀料加固和化學材料馬利散加固對比,由于17煤層松軟透氣性差,水泥稀料在煤層中滲透能力差,加固煤層的厚度達不到要求,且滲透不均勻,固化時間長。而利用化學材料馬利散進行加固,由于該材料由化學樹脂和膨脹材料組成,混合液體在煤層中的滲透強度較大,滲透半徑2~3m,其加固厚度大于2米,且比較均勻、固化時間短。
注漿加固原理及材料性能指標
注漿加固原理:大家知道,煤與瓦斯突出的一個主要指標是由于煤層松軟、硬度小,煤體抵抗不住地應力的破壞和瓦斯壓力的搬運。馬利散加固材料由等量的樹脂液體A與膨脹液體B組成,利用專用雙液泵將馬利散兩種化學液體等量壓注到井巷周邊煤體中,在雙液泵壓力作用下充分混合并滲透到煤體的深部,生成對煤巖體具有較高粘結性的有機彈性體,人為地改善了松軟破碎煤巖體的物理力學性能,有機彈性體在破碎煤巖體內膨脹、滲透、充滿整個裂隙面形成網絡骨架,起到補強加固、充填密實作用。使井筒周邊形成一個厚度2~3米的人造外殼,增強了井筒周邊煤體的強度。同時在雙液泵的高壓作用下使煤體漲開,使微小的節理發育層面加大,漿液充入后充填到這些裂隙中,降低煤層瓦斯含量。由于井巷周邊一定范圍內煤體的加固,形成了深部高壓瓦斯與井筒之間的一層高強度安全隔離屏障,在減少因地應力變化對井筒周邊煤體的破壞的情況下,使松散煤巖體粘結為一體,不易片幫、冒落,有利于及時、安全、有效支護作業。
材料性能指標:馬利散化學漿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較好的滲透性和膨脹性能,與煤巖體均有較高的粘合力,在專用雙液泵的壓力作用下可滲透到微裂隙之中,混合后反應膨脹凝固,形成致密的網絡骨架體,對工作面周邊煤體起到有效的固化作用,其主要技術性能指標為:①固化時間:7~15s。②抗壓強度:1~10MPa。③固結體密度:35~110kg/m。④雙液混合比1:1。⑤阻燃無毒。
加固方案設計及參數:加固方案。由于該材料在現有市場價格較高,全面推廣使用由于經濟效益等原因還無法實現,在三條斜井揭、穿17煤層過程中,主要用于在頂板破碎、鉆孔噴孔嚴重和過煤門等特殊時期。
具體方法:首先在工作面按終孔間距2~3米布置防突措施孔進行瓦斯抽放,瓦斯抽放煤層卸壓后,在迎頭周邊每2米設置一個注漿孔,鉆孔采用一次性自攻鉆桿,鉆孔與巷道夾角220,孔深8~10m,巷道兩側控制幫距3m(法距),先利用馬利散材料封孔3~5m,加固長度每循環5m,直至穿越煤層。
加固設備及其性能參數:采用2.2KW防突鉆機,并配備相應長度的一次性自攻麻花鉆桿和相應數量的直徑42mm鉆頭,鉆桿作為注漿管使用。采用專用雙液泵和注漿設備配套的25mm進風高壓管20m。l0mm出漿管10m~2m 各若干根。雙液泵主要性能參數為:①壓力比:50:1。②最大排漿量:10~20L/min。③供氣壓力:0.3~0.5MPa。④重量:60kg。
注漿孔布置:根據17煤層和圍巖體的具體特點和加固施工工藝,為防止在抽放孔內聚積瓦斯,首先沖填所有瓦斯抽放孔,設計采用預先超前加固8~10m向前推進5m方案。設計單排注漿孔,每孔深8~10m,鉆孔與巷道夾角220, 注漿管利用自攻麻花鉆桿每條長2m,封孔段長2m,每個注漿循環工作面周邊每2m布置1個注漿孔,共布置8個,從工作面斷面周邊開孔,根據現場注漿量及跑漏漿情況,孔間距為2m,對注漿管密度、深度和角度隨時進行調整。
施工工藝:在迎頭進行鉆孔標注→利用防突鉆機和自攻鉆桿施工注漿鉆孔→安裝注漿管及封孔部件→封孔→準備漿液開泵注漿→觀察注漿效果→驗收。
效 果
在斜井揭、穿17號煤層過程中,曾分三個區段進行注漿加固,其中一號回風井在將要穿過煤層過煤門時對頂部煤層進行了加固,加固長度15m,使用馬利散加固材料3噸,安全進尺20m順利穿過煤層。在施工過程中,沒有發生冒頂、片幫、瓦斯超限等事故,掘進速度由原來的每旬5m增加到15m。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在采取煤層加固措施前,應首先對煤層進行解突,防止注漿壓力與地應力和瓦斯壓力疊加誘導突出。二是在進行注漿加固時,應每施工一個鉆孔注漿一個鉆孔,防止注漿時漿液進入臨近鉆孔。三是此項措施為加強防突措施,在實施該措施過程中其他“四位一體”防突措施應正常進行。
(作者單位:貴州興安煤業公司)
作者簡介:薄其山,工程師,現任貴州興安煤業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曾在多家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