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油茶是我市主要油料樹種之一,面積大,分布廣,現將在試驗中進行的幾種方法進行闡述,供參考。
關鍵詞:油茶;低產林改造;方法;成效
油茶是我市主要油料樹種之一,面積大,分布廣,但由于管理粗放、技術不到位,產量一直很低,通過幾年的低改試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在試驗中進行的幾種方法進行闡述,供參考。
1 試驗地基本概況
試驗地位于德興市銀山總場界田分場牛欄塢,面積10.73hm2。坡度30°左右,坡向西南,土壤為紅壤,土層厚度50cm,腐殖質層5cm,石礫含量20%以下,試驗林集中連片,立地條件基本相同。
2 試驗內容與方法
2.1 試驗內容
2.1.1 測定不同措施的經營成本,包括:深挖、淺挖平臺、挖竹節溝、施肥、高枝嫁接等,并記載不同措施施工的方法、時間。
2.1.2 測定不同肥種對產量的影響及成本投入。
2.1.3 分區測定每年的總產量及每個標準地的產量。
2.1.4 觀察各處理林木的生長情況,包括抽梢情況,開花、座果情況,病蟲害為害情況等。
2.1.5 通過不同低改措施,找出一種優質、高效、高產的低改方法,以便全面推廣,達到少投入高產出的目的。
2.2 試驗方法
2.2.1 劃分作業區,將10.73hm2油茶林地劃分3個作業區,即全墾區、平臺區、對照區,共設置17個處理,每個處理內開設一個標準地(樣地),面積0.04hm2(20×20m),每個標準地之間用水泥樁分界。①全墾區面積6.93 hm2,其中全墾挖竹節溝的面積4.27 hm2,全墾深度為20~25m之間留一土埂,溝深60cm,寬60cm,每年進行竹節溝清理。另外2.66 hm2采取條墾整理措施。這兩種整地方法中設置不同處理9個(全墾不挖竹節溝、全墾挖竹節溝不施肥、全墾挖竹節溝施尿素、全墾挖竹節溝施餅肥、全墾挖竹節溝施磷肥、全墾挖竹節溝施復合肥、對照)進行對比試驗。②平臺區面積3.8 hm2,按山場地形全部挖成魚鱗式平臺,平臺寬2~2.5m,里低外高,然后在平臺上全墾深挖20~25cm。設置不同處理8個(挖平臺不全墾不施肥、挖平臺全墾施尿素、挖平臺全墾施餅肥、挖平臺全墾施磷肥、挖平臺不全墾施復合肥、挖平臺挖竹節溝施復合肥、挖平臺全肝施復合肥、對照)進行對比試驗。③對照區是在全墾區和平臺區內均留0.13 hm2林地不作任何處理,保持原狀,并各設一個標準地(樣地)作對照。
為方便作業,在林地內開設了一條長1027m,寬1.5m的林道,貫通整個試驗區。
2.2.2 試驗區施肥方法2003年初,對油茶林分定株,要求每hm21500株,超過的砍除,不足的選用良種苗、挖大穴補植。3月中下旬,根據不同處理相應施入磷肥250g/株+5%石灰;尿素100g/株;復合肥250g/株;餅肥250g/株。施肥方法:平臺區沿樹冠投影內緣挖深度為30×40cm的環狀斷溝,再施肥復土。全墾區在樹干上方挖半月形溝,施肥復土。以后逐年以適量肥料分次更換位置,適當加深和加寬施肥溝,以促進油茶根系的生長。9月全面深挖鋤扶1次,深20~25cm;2004年9月淺挖1次,深10~25cm;2005年9月刀撫1次。
2.2.3 嫁接換種。采取大樹嫁接換冠的插皮接法,使用浙江省黨山油科所引進的優良品系(最好單產50.3kg)優株枝條作接穗,以劣株成林油茶大樹作砧木,進行油茶嫁接換冠。具體做法是:①接穗處理:用優良無性系穗條,剪成5cm長,頂端留半片或一片葉子,接口削一刀,長約2cm左右,末端翻轉再削一刀,長約0.2cm,然后沿馬耳形兩邊刮去表皮,有利傷口愈合。②砧木處理:對低產劣質油茶樹干,在離地面60×80cm無疤光滑、無病蟲害處鋸砧,用刀沿砧斷面垂直方向劃一刀,約2.5cm長,同時左右撬開皮層,較大的樹可在二級主干上分兩年嫁接,第1年嫁接2~3個砧。③嫁接: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皮層,對準形成層,每砧插入3~4穗,視砧木大小而定,接穗插入砧木后,用薄膜帶綁扎緊,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貼緊,在砧木切口上涂上黃泥,然后套裝保溫袋和罩箬竹殼。
2.2.4 管理。嫁接后要適時解幫除罩,以接后50~60d為宜,過早愈合組織幼嫩易開裂。接后由于砧木養分運輸受阻,促進不定芽和腋牙的增長,應及時抹芽。每年對枯死枝、病蟲枝、重疊枝、寄生枝、細弱內膛枝、腳枝、下垂枝等進行剪除;特別對病蟲害枝條要做到及時清除;對樹冠較大、營養生長過剩的可去頂,以培養結果枝。
嚴格掌握采摘季節,做到不到成熟期不采,每塊標準地內的球果分開采摘,登記數量和質量。
3 試驗結果
3.1 各作業區產油量對比
每個標準地按實際產果量計算產油量:產油量=產果量×出籽率×干種率×種仁含油率×0.92;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平臺區每年產油量比全墾區要多,2002年多10%、2003年多14.5%,2004年多4.4%。由此可見,挖平臺錢鱗坑水平帶低改方法比全墾低改方法好、效果顯著,可以在生產實踐中加以推廣應用。
3.2 不同施肥處理產油量對比
以施餅肥、磷肥產油量高,效果明顯。2003年產油114kg/hm2,2004年產油151.5kg/ hm2,分別比對照增加65.2%和137.65%。
3.3 嫁接成活率
從高枝換冠嫁接樣地看出,2003年6月開始嫁接,第1次成活率74%,第2次補接成活率達到86%,當年抽梢長均達到32cm,直徑1.1cm。第2年株高均為1.45m,當年抽稍高82cm,直徑2.1cm,冠幅1.2m。2005年株高均為2.2m,當年抽高75cm,直徑3.5cm,冠幅1.8m,座花率60%,少數開始座果。2006年株高為2.8m,每hm2平均產油63.75kg。第5年起將進入盛產期。
4 效益分析
根據本項目試驗方案要求,對試驗區進行整地、施肥、撫育和嫁接等措施,總共投資25910元,其中整地費9459元(全墾2174元,挖竹節溝2042元,挖平臺3631元,挖平臺再全墾1612元);施肥8742元(肥料7280元,施肥工資1462元);撫育6492元;嫁接1217元。經過3年低改,產量逐年遞增。2003年增加21kg/ hm2,2004年增加71.25kg/ hm2,2005年增加179.25kg/ hm2,3年每hm2共增加271.5kg。按現行市場茶油銷售價30元/kg計算,即每hm2增收8145元,再加上副產品,每hm2獲利600元。實踐證明,油茶低改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為我市今后油茶豐產提供了良好的技術,為建造穩產高產油茶林提供了技術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