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子商務概論是電子商務專業的第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其教學效果的好壞,對整個專業教學計劃能否順利完成和專業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通過對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1引言
《電子商務概論》是電子商務專業的第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邊緣性課程,更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會對電子商務專業有一個系統地、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基本理論框架、基本知識結構,是電子商務專業其他課程的導入課程。為電子商務專業后續課程:如《網上支付與結算》、《網絡營銷策劃》、《電子商務與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課程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本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的理解與把握、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畢業后從事電子商務相關工作的能力。
寧波大紅鷹學院2001年開始招收電子商務專業,《電子商務概論》一開始就是該專業的重點建設課程。為了通過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需求,為學生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實踐。
2 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和培養應用型的高等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前提下,近7年來,我們始終圍繞“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根據市場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對教學大綱進行一次調整,每一次的修改都以突出專業技能的培養為重點。2001年到2004年,我們本課程的教學全部是理論內容,學生學起來覺得比較枯燥,沒能很好的完成培養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興趣的教學目標。再加上學生剛進大學,計算機和網絡的應用能力較差,這樣也影響了教學效果。2005年,我們修改教學大綱時,增加了18課時的實踐課時。這樣學生有了自己動手的機會,增強了一定的學習興趣,但是還是有部分內容沒有實踐機會,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從2006年開始將實踐課時增加至36課時,也就是一周兩節理論課,兩節實踐課,并且不斷豐富實踐課內容,將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緊密結合,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我們要通過電子商務概論的教學使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有一個系統地、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基本理論框架、基本知識結構。通過暑期社會調研和畢業生反饋,我們對課程內容進行了具體的調整。我們認為電子商務概論應該包括如下基本內容:電子商務概述(包括電子商務的概念、定義、模式等),電子商務的運作(包括b2b、b2c、c2c的運作流程),電子商務的網絡技術平臺,網絡營銷、電子商務的網上支付、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電子商務客戶關系管理、電子商務的安全技術、電子商務的法律保障。
調整的結果是使《電子商務概論》課程基本涵蓋電子商務專業的主要知識面,做到每一章節對應一門專業課程。但該課程的內容不是其專業課程的簡單濃縮,而是通過該課程讓學生了解電子商務專業的體系結構,相關章節讓學生了解其內容在整個電子商務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為以后專業課程的學習打基礎;同時我們在授課時特別把握住一個度,即宜“淺”不宜“深”,做到只為后繼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和給出必要的線索,避免與后繼專業課程相沖突。
針對實踐教學內容,我們還編寫了《電子商務概論》實踐指導手冊。學生可以很明確的知道每次實踐的目的和任務,能將理論知識良好的應用到實踐中。
3 教學方法改革
高職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專業和課程特色采取引導啟發性原則、開放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教學有法,卻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優秀教師在運用同一方法時也各具匠心,不拘一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類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和心態下完成學習。電子商務概論課程的教學方法可以是靈活多樣的,通過《電子商務概論》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實踐教學法、學生參與教學法、專題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針對性,可以獲得比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3.1 實踐教學法
《電子商務概論》理論知識復雜,如電子商務的分類、電子商務的業務流程、網上支付的流程、網絡營銷的方法等,這些內容如果從理論角度來講解,學生只能死記硬背,不易消化。因此,我們在每一次理論課后都輔助一次上機實踐,這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理論。實踐教學法分為真實的實踐和模擬的實踐。真實的實踐就是去訪問一些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通過信息的瀏覽,獲得最新的資訊。通過真實的實踐,同學們以消費者的身份對網上購物的流程進行了解。但是“網上商鋪的管理”、“訂單處理”、“會員管理”“物流配送”等這些過程必須以管理員的身份進入網站后臺管理系統才能完成,這是真實的實踐無法完成的。為了使同學們對電子商務有全面的認識我們學院購買了一套模擬的電子商務平臺,學生通過模擬實踐以不同的身份進入系統,了解電子商務各個模塊的功能尤其對后臺數據庫的操作有了深入的了解,對模擬電子商務系統各個功能模塊的開發代碼進行研究,為后續的網站建設奠定了基礎。
3.2 學生參與教學法
學生參與教學的目的主要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在《電子商務概論》課程中,每次上課的前5分鐘交給同學們讓同學說一些關于電子商務最新資訊、介紹一些關于電子商務的案例自己從事電子商務的經歷,或者對電子商務的一些想法,然后老師再進行總結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同學們都會精心準備這5分鐘的內容,在課前查閱大量資料充分展示自己。有的同學介紹的電子商務師一些信息,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興趣大家討論如何復習到了信息共享。既調動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給他們機會鍛煉自己,培養各方面綜合能力。
3.3 專題討論法
定期的開設一些討論課,針對某個有爭議的話題展開討論,加深同學們對理論的理解。比如學生體驗網上購物,普遍擔心的是錢付出后收不到貨物,或者實物與圖片不符,由此引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主要瓶頸之一的誠信問題,就“如何提高電子商務誠信”開展專題討論。要求學生先查閱資料,了解該課題現狀與發展動向,然后歸納整理、寫出小論文,最后分組開展討論。通過專題討論法,不但提高了學生查找資料、歸納分析的能力、論文寫作能力,還加深了專業層次。
3.4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使理論緊密聯系實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案例法必須掌握好三個環節:選好、編好案例;組織好討論;作好評論。其中第一個環節是決定整個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平時一定要堅持收集素材,并進行有效的整理和編制。
對于本課程,筆者在每一章都精選了一至兩個案例,如在概述部分選擇了“亞馬遜書店”“阿里巴巴”“淘寶”作為案例,在EDI部分選擇了“寧波港EDI中心”作為案例,在物流部分選擇了“沃爾瑪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作為案例,在網絡營銷部分選擇了“DELL的溝通模式”作為案例,在電子支付部分選擇了“中國工商銀行的網上支付系統”作為案例等,以上的案例教學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總之,《電子商務概論》是電子商務專業的第一門專業核心課程,它在整個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計劃中是至關重要的。通過我們上述一系列的改革,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作為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我們應該關注電子商務的最新發展動態,不斷提升自身學術研究水平,積極完善和更新《電子商務概論》的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進行課程改革實踐,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電子商務概論》教學內容探討 姜靈敏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9月 第22卷第3期.
[2]《電子商務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鄧平、湯小陽 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第23期.
[3]《電子商務概論》教學方法研究 雷玲 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校 2006年8月25日 第18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