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部署在“鳥巢”旁邊的確是我軍的防空導彈,它就是我國自行研制生產、赫赫有名的“紅旗”-7型地對空防空導彈。這些導彈系統(tǒng)全都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覆蓋偽裝網,并有重兵把守。
性能趕超歐美
提起“紅旗”-7,它可謂是我軍的驕傲!先進的導彈技術一直就是我國科技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兵器的代表,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和國內外軍事科技人士津津樂道的話題。而“紅旗”-7又可以說是我軍導彈研制的代表作之一,可謂精英中的精英。
“紅旗”-7型防空導彈是總參謀部于1979年3月提出研制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地空導彈的快速反應、抗干擾、對付多個目標等性能,從而提高野戰(zhàn)防空和要地防空的能力。同年6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下達研制任務,確定了“紅旗”-7的名稱,并于1988年設計定型,陸基型定為“紅旗”-7A,海基型為“紅旗”-7B,又叫“海紅”-7,出口型被命名為“飛蠓”-80 (FM-80)。
“紅旗”-7型防空導彈是在法制“響尾蛇”導彈基礎上仿制而成的,是一種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導彈,可以有效地阻截各種高速飛機、直升機、空地導彈、巡航導彈等,尤其擅長攔截低空和超低空目標。“紅旗”-7現已裝備野戰(zhàn)部隊,用于替換“紅旗”-61甲型地空導彈。其導彈長度為3米,直徑0.156米,彈重84.5千克,翼展0.55米,戰(zhàn)斗部為高能破片殺傷型,最大速度達750米/秒,射程范圍為500~12000米,射高范圍為30~5500米。“紅旗”-7采用光電復合制導模式,單發(fā)命中率高達85%~90%,最大探測距離為18.4千米,最大跟蹤距離為17千米。
“紅旗”-7能夠適應多種作戰(zhàn)平臺的要求。其中,車載方式有機動轉移方倉和電動越野車兩種。“紅旗”-7采用的越野車是仿制法國布郎公司的P4R型4×4“電傳動”裝甲車。由1臺230馬力的汽油機帶動交流發(fā)電機,再經過整流器變?yōu)橹绷麟姡瑐鞯?個車輪上的電動機中,以驅動車輪轉動。該越野車結構簡單、無級變速、行駛平穩(wěn)、加速性好,將發(fā)動機功率發(fā)揮到了極致,極速可達60千米/小時。該車采用的是液氣懸掛,可方便地調節(jié)車底距地面的高度。每個車載系統(tǒng)上都裝有4枚筒裝導彈,配用S波段脈沖多普勒搜索雷達。發(fā)射制導系統(tǒng)包括KU波段單脈沖雷達、電視跟蹤系統(tǒng)、紅外位標器等,采用紅外、電視、雷達復合制導,全程無線電指令,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
除車載方式外,“紅旗”-7還可以在艦船上發(fā)射。據美國海軍的評估,“海紅”-7能夠在14千米范圍內構成嚴密的防空火力網,不亞于美軍的“海麻雀”導彈,甚至超過了俄羅斯的技術水平。
改良型汲取實戰(zhàn)經驗
從性能上看,FM-80已經超過了國際上同級別的“榭樹”、“短劍”、“羅蘭”Ⅱ及“響尾蛇”等,與后兩者的改良型相當。自1990年9月17日服役以來,“紅旗”-7大幅改善了我國陸軍的低空防御能力,成為蘇聯解體前中國第一種端得上國際舞臺的防空導彈。
而更為先進的FM-90是FM-80的改進型,同屬“紅旗”-7系列。FM-90是1995年開始研發(fā)的,改良工程汲取了大量波斯灣戰(zhàn)爭的實戰(zhàn)經驗。整套裝備由搜索指揮系統(tǒng)(SS)、發(fā)射導引系統(tǒng)(FS)、千瓦電站和導彈四部分組成,全部裝在拖車上時,總重達11噸,牽引時速約50千米/小時,另外也有自走型。FM-90采用四級維護體制,平均故障修護時間(MTTR)小于30分鐘,防御面積超過60平方千米,反應時間為6秒,甚至能夠攔射雷達反射截面小于1平方公尺的目標,且在零下40度至零上60度的溫度范圍內均可使用。
從外型上看,FM-90僅比FM-80增加了一個垂直天線和發(fā)射車上的紅外影像鏡頭。實際大為不然,FM-90的改進大有玄機。首先,增加了導彈發(fā)動機的推力,因而速度更快、飛行極速可達3馬赫(FM-80是2.3馬赫);打擊距離更遠,最遠可達1.5千米以上(FM-80最遠可達1.2千米);機動性能也有所增加。同時,連發(fā)間隔時間縮短為3秒,比FM-80加快了3秒。其次,FM-90全程接受無線電指令導引,彈頭為高能破片聚焦式,引信是多檔電子式,裝填的是TNT、黑索金、玻璃纖維制成的混合炸藥,威力大大提高。再者,FM-90提高了抗干擾能力。在嚴重的主/被動干擾和地面雜波、氣象雜波等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該型導彈仍具備作戰(zhàn)和生存能力。再就是提高了探測和跟蹤的距離。FM-90配備的搜索指揮車攜帶3波段脈沖多普勒雷達,該雷達具有良好的雜波環(huán)境移動目標顯示和抗干擾能力,具有較強的掃瞄暨追蹤功能,探測距離可達25千米(FM-80的最大探測距離為18.4千米),且可同時為3輛發(fā)射車指示目標。而發(fā)射車的雷達裝置和影像追蹤系統(tǒng)也進行了改進,雷達系統(tǒng)由單一KU波段的單脈沖雷達升級為KU波段與毫米波結合的單脈沖雷達,影像追蹤系統(tǒng)由單一電視追蹤變?yōu)殡娨暫图t外綜合追蹤,從而將追蹤距離延長至20千米(FM-80的最大追蹤距離為17千米)。除此之外,FM-90在射控系統(tǒng)及電腦系統(tǒng)上也進行了大幅改進。用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VLSIC)電腦代替了原有的LSIC電路的S-9電腦,同時大量采用數位化、模組化設計,使數據處理能力大大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FM-90較好地體現了90年代的技術水平,能夠攔截飛行高度為15米的超低空目標,可以更加有效地對付來自低空、超低空的各種空中目標。美中不足的是,FM-90的單發(fā)殺傷幾率較FM-80有所降低,從原來的85%~90%降為80%。
部署重在威懾
“紅旗”-7在奧運場館附近的出現,可以說讓所有的奧運選手和世界各地的觀眾吃了一顆“定心丸”。然而,不知出于何種目的,一些西方媒體卻對此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在某些報道中,我國采取嚴格的安全保衛(wèi)措施的目的似乎與其它主辦國不同。更有甚者,稱中國加強奧運安保是為對付國內的“異議分子”。英國《泰晤士報》6月25日在對奧運場館周邊發(fā)現導彈的新聞進行報道時說,盡管中國聲稱其面臨分裂主義分子的恐怖襲擊,但人權組織說,北京把奧運安保當成借口,對批評進行壓制,其嚴重程度比平時更甚;《瑞典日報》認為中國過于重視奧運會安保問題,而這將影響奧運會比賽本身的氣氛;美聯社的報道稱,北京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借口,實際是壓制合法、和平的持不同政見者……如此種種,可笑至極。
實際上,對北京上空的防護又何止“紅旗”-7呢?作為首都,北京平時就建立了嚴密的防空網。除了像“紅旗”-7這樣的近距離、低空防御導彈系統(tǒng),更主要的是遠程的防空系統(tǒng),比如說從俄羅斯引進的S-300和國產的“飛騰”-2000,這些防空導彈系統(tǒng)的射程都超過了100千米,射高可從十幾米一直達到2萬米。而且,除了防空導彈之外,負責近程防空的還有密集炮。因此,在奧運會即將開賽之際,加強奧運場館的防空其實是在向世界傳遞一種訊息,那就是我國為奧運的順利舉行和來自世界各地觀眾的安全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顯然,目的更多是一種威懾。
這一點從防空導彈的使用規(guī)定上就能夠明顯表現出來。奧運會期間,北京將在奧運場館附近的空中區(qū)域設立禁飛區(qū),禁止小型飛機、滑翔傘、載人汽球、遙控航空模型等其它一切飛行器在北京上空活動,但對違規(guī)飛行器所采取的措施是有嚴格的程序規(guī)定的。北京奧運安保協調小組軍隊工作部部長田義祥指出,軍方將采取查證、警告、外逼、迫降等前期步驟,最后才能夠采取攻擊行動。而這所有的行動必須要在軍隊和地方相關部門的密切協同和配合下,由奧運安保中心統(tǒng)一下達命令。這足以證明,“紅旗”-7的部署不是單純?yōu)榱恕笆褂谩保嗟氖橇η笞龅健安挥谩薄?/p>
奧運會舉辦國在奧運會期間加強防空已成為國際慣例,我國不過是履行奧運主辦國應盡的義務而已,何言他意?況且,與上屆奧運會的主辦國希臘相比,我國在此方面的投入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希臘雅典奧運會是“9#8226;11”事件后的第一屆奧運會,為了防止來自空中的恐怖襲擊,雅典和其它4個奧運城市上空都建立了導彈保護傘。在奧運會開賽的前6周,就部署了數十枚“愛國者”防空導彈,建立起了以“愛國者”導彈、“毒刺”導彈和“隼”式導彈組成的導彈組為主干、以“幻影”2000、F-16等戰(zhàn)機為輔助的防空網,并將覆蓋奧運主會場上空的半徑為144千米的大面積空域作為禁飛區(qū)。在這個范圍內,任何潛在的威脅都將受到嚴密監(jiān)控。在那次奧運會上,希臘政府投入了史無前例的10億歐元(約12.2億美元)的資金作為安全保衛(wèi)經費。北約為了配合雅典的奧運安保工作,更是投入了高達18億美元的巨資。而我國已經聲明,要將奧運的安保開銷控制在雅典奧運會的1/3以下。相比之下,不知西方媒體所謂的“壓制批評”、“影響奧運會氣氛”等毫無根據的言論謂之哪般?
對待奧運會,我們的準備是絕對必要的,這是為了確保奧運會的順利舉行和維護世界人民的安全。奧運精神中首要的一點就是和平,歷史上,奧運會曾經讓許多國家遠離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而重新牽起手來。在這全世界人民的體育盛會來臨之際,讓我們共同祝福“奧運,平安!平安,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