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梨栽培面積達6 000 hm2,年產量2 500萬kg,但梨果外觀質量差、商品率低,嚴重制約了天水梨生產的發展。為此2003年我們在秦州、麥積、秦安等地進行了套袋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供試品種早酥梨、新高梨,樹齡7~8年生,栽植密度2 m×3 m。試驗園海拔1 100~1 400 m,壤土或沙壤土,土壤有機質含量0.7 %~1.0 %。
供試果袋為北京富民果袋廠生產的“富民果袋”,單層紙袋。于6月10日左右(花后40~50天)套袋,成熟前不除袋,隨同果袋一次采收。3個園片每園供試果樹各15株,3次重復。按照不同方位及外圍、內膛隨機采收100~200個果,用手持硬度計、折光儀測定果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時測定果實大小、色澤等指標,用加權平均法統計所測數據。
2 結果與分析
2.1 套袋對梨單果重的影響 與不套袋相比,套袋早酥梨平均單果重減少11 g,減幅3.4 %;套袋新高梨平均單果重減少73 g,減幅11.2 %。
2.2 套袋對梨果內在品質的影響 早酥梨套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為11.8 %,與對照13.0 %相比,減少1.2 %,減幅為9.2 %;新高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為10.5 %,與對照11.0 %相比,減少0.5 %,減幅為4.5 %。早酥梨套袋果的果肉硬度平均為7.4 kg/cm2,與對照7.6 kg/cm2相比,降低了0.2 kg/cm2;新高梨套袋果的果肉硬度平均為7.5 kg/cm2,與對照相比,降低了0.1 kg/cm2。
2.3 套袋對梨果實的風味及外觀質量的影響 套袋早酥梨與不套袋果相比,果實呈黃色,果皮薄,果肉嫩,多汁,果點小,果面潔凈,外觀商品質量高。套袋新高梨與不套袋果相比,果實金黃色,果皮薄,肉脆,多汁,味微酸甜,風味佳,果點小,果表光滑,其綜合外觀質量明顯比不套袋果優,商品質量好。
3 小結
1) 套袋對早酥梨和新高梨果實大小有一定影響,表現為:當疏花疏果到位、果園水分較充足時,果實較大;反之,套袋后果實反而較小。本試驗園留果量較多,且遇當年干旱,套袋果較對照果實小。
2) 本試驗供試品種套袋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均有降低,但沒有明顯影響果實品質。
由于套袋后梨果實呈金黃色,果點小,果皮薄,嫩脆多汁,深受市場歡迎,售價反而高,因而該項技術適宜在生產上大面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