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要介紹了德國“雙元制”職業技術教育概況、特點及教學組織,通過對德國“雙元制”教學體系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我國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路。
關鍵詞職業教育 教學體系 雙元制
1.“雙元制”職業教育概況
經過幾百年職業教育實踐積累及1969年政府立法,德國職業教育主要形式為“雙元制”。“雙元”指的是學校和企業,學生既在職業學校接受普通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教育,又在企業結合實際生產進行職業技能訓練。由此可見,“雙元制”是一種將學校與企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以培養高水平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
德國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培訓、職業進修和再就業培訓三個方面。職業培訓是指對職業學校的學生,通過必要專業知識學習和系統職業技能訓練,從而具備熟練從事專門職業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及基本技能,并獲得必要職業經驗的職業教育;職業進修是指在職人員為適應行業技術的發展,提高專業知識及職業技能而進行的職業教育;再就業教育是指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已接受過一種職業培訓從業者或失業者為獲得另一種職業活動所必需的知識和技能而接受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是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而職業進修和再就業教育一般稱為繼續教育。
2.“雙元制”職業教育特點
2.1 兩個決策機構
德國聯邦政府經濟部組織有500多人專家組,每年對全國所有職業工種進行統計和調查,對就業市場、工作崗位進行詳細分析,最后確定每個專業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內容。各專業教學計劃則由各州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本州的具體情況制定。
2.2 兩種個人身份
在德國,職業學校學生具有“學生”和“學徒”兩種身份,學生須與企業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錄用合同后,才能具有職業學校的入學資格。合同中明確規定了學生在學校學習和企業培訓期間的權利和義務。學生入校后,既是學校的學生,又是工廠學徒,由企業每月發給學生不低于600歐元生活費。
2.3 兩家教學單位
兩家教學單位指學校和企業。
德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制一般為三年,學習內容包括普通文化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技能三部分。其中第一學年主要在學校學習普通文化知識,第二學年主要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其間穿插在企業進行的各類專業實訓,第三學年主要在企業完成實踐技能的培訓提高。學生從入學直到畢業,在學校進行理論學習時間累計只有一年多時間,其余時間全部在企業進行操作技能方面訓練。
學生操作技能培養主要由學生簽約單位(即學生將來的工作單位)來完成,因此大型企業都設有培訓中心,一般有專門的實習車間,主要為本公司培養技術工人。對于實力較小的中、小企業,則必須多家出資聯合起來,成立一個培訓中心,叫“企業聯合培訓中心”,負責對成員單位的簽約學生進行操作技能培養,其培訓質量由行業協會進行監督檢查。
2.4 兩類教學內容
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兩部分,其中理論知識除包括專業理論知識外,還包括宗教、倫理、德語、體育、外語等普通文化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以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而職業技能的訓練則主要在企業培訓車間以現場操作的方式進行。
2.5 兩種培訓教材
職業技術學院教材包括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兩種。理論教材是針對培訓職業的技能要求編寫的,由各出版社組織著名專家編寫,沒有全國、全州統編教材。專業理論教材主要解決“是什么”問題。實訓教材由聯邦政府職業教育研究所編寫,以保證職業技能培訓的統一標準和質量。實訓教材主要解決“如何做”問題。
以汽車專業為例,除基礎文化知識如宗教、語言、數學等基礎課程外,專業理論教材內容包括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基礎、汽車結構、性能及原理、企業經濟學等。所有知識并不強調完整性,而是根據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需要來決定學習內容。實習教材由各行業協會按職業技能標準編寫(與我國相比,德國行業協會的職能范圍更廣,工作內容更具體,因而地位也更重要),內容包括專業基本技能訓練(如金工操作、工量具使用及制作等)和汽車故障檢測、診斷、維護、保養等。無論是理論教材還是實習教材,都是彩色印刷,圖文并茂,讓人賞心悅目。雖然有教材,但教師講課時并不死扣書本,而是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基礎,通過查閱技術雜志、上網、企業技術資料等,自行組織教學內容,認真編寫“工作頁”,上課時每講完一部分內容,就把這部分內容工作頁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剛才所講授的內容或進行的操作填上,以便及時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德國職業教育教材及教師工作頁的這種形式非常值得我們借鑒。
無論是理論教材還是實訓教材,都分為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兩種。教師用書不投放市場,只能通過學校向出版社訂購。教師用書內容全面詳細,學生用書則留有大量空格,需在課后填寫,這樣可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
2.6 兩類培訓教師
一類為職業學校教師,包括普通文化課教師、專業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他們都是國家公務員。普通文化課教師和專業理論課教師的任職資格是:首先接受4年專業學習,然后進行2年師范教育學習,并且經過一段實習期,完全合格者才有資格。而實驗指導教師一般為中等教育結業、經過職業培訓且具有多年的職業實踐經驗者,還要求在師范學校或技術員學校學習并通過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其任務是在學校實驗室指導學生進行實訓,相當于我國職業院校的實驗員。
另一類為企業指導教師,他們是企業的雇員,具有專職和兼職兩種,一般為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具有2~5年職業實踐經驗,且通過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并獲得工長資格,方可擔任實訓教師。
2.7 兩次重大考核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校期間有兩次重要考試。第一次是第二學年結束時的中間考試,由行業協會負責實施,在企業進行,由企業工程師命題,采用閉卷考試,一般需3天時間,考試內容主要為在學校里學習的專業理論知識,一般包括筆試和口試。通過中間考試后,才可繼續后面的學習,否則須重修,待下年參加考試。第二次是3年(個別為3年半)畢業時的結業考試,主要為技能測試,考試時間為2天,由企業工長監考,其目的是考核學生對在企業培訓期間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8 兩種資格證書
學生在通過兩次考核后,即可獲得兩種資格證書,第一種是由職業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和企業頒發的培訓證書;第二種是由行業協會頒發的技術資格證書。有了這兩種證書,學生即可在原簽約企業順利就業。
3.“雙元制”的教學組織
專業課教學全部采用現場教學,在實驗室進行,沒有理論課與實踐課之分。老師講解完一段內容后,馬上到實物上看,先對應、后實際操作,每節課至少要穿插好幾次實物操作,這樣可活躍課堂后氣氛、加強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專業技術課采用分組教學的形式,嚴格限定學生人數,每班不得超過30人,實驗分組每個小組一般不得超過5人。教學中教師多運用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教師引導下,師生互動,每個學生都必須參與。在教學中非常注重用圖表來表示教學內容,使一些復雜深奧的問題變得簡單明了。實習課教學時,由教師提出明確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必要的講解和演示后,讓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更多的是觀察和必要的指導。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獨立工作和與人協作共事的能力。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形象思維教學法、行為導向教學法和五步教學法等幾種,這些教學方法可以說是德國職業教育的瑰寶,教師們大多數都能得心應手地運用這些教學方法。德國職業教育的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實踐。
德國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媒體有幻燈、投影儀、示教板、模型、實物、多媒體教學系統和實驗臺等,教學媒體非常豐富齊全。在課堂教學組織中,教師非常注重媒體的正確運用,不片面追求媒體的現代化,主要以哪種媒體型式更能簡潔地表達教學內容,便于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為原則。因此在一節課中,教師可能要更換好多次教學媒體。其中使用最多的媒體是幻燈膠片(彩色的)、示教板和實物,他們的教師都有很高的膠片和示教板的制作水平,解剖的實物教具也非常精致。每一位教師都親自制作了大量的幻燈膠片和示教板,實驗室的各種檢測線、實驗臺等都是實驗室的老師自己親手制作的,當然他們的各種制作工具是十分齊全而先進的。有些學生在畢業時需自己制作某一方面的教具或試驗臺(一般均為電控方面的),留給學校以后教學使用。
4.啟示
4.1吸收企業參與教學活動
包括培養方案的制定、學生技能的培養與考核、學生就業指導等各個重要教學環節,都應吸收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參與,根據企業用人要求,實現“訂單式”培養。
4.2改進教學方法
對現有實驗室進行改造,大力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主要專業課在實驗室采用現場教學,既減少了理論課時,又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同時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并積極實踐行為導向教學法、形象思維教學法、五步教學法等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
還應鼓勵、支持、組織教師自制教具,開發簡單實用的實物教具,并積極研制新技術方面的實驗臺。
4.3積極開發新教材
現行的以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教材體系已遠不能適應高級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必須開發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并重、重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新型教材。
作者簡介:崔選盟(1963—),男,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教學工作,交通部汽車專業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