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召開科技減災視頻工作會議

2月13日,科技部召開科技減災視頻工作會議,部署災后重建科技工作。科技部部長萬鋼、黨組書記李學勇、副部長劉燕華、副秘書長鄭國安出席了會議。會議主會場設在科技部,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以及新疆建設兵團等19個省(區、市)科技廳(委)設立了分會場。
萬鋼部長在講話中指出:自一月中旬以來,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和西北地區東部遭受了50年以來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道路交通、農業生產、電力和通訊網絡等嚴重受損,給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協作、萬眾一心、頑強奮戰,抗災救災工作全面展開。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的重要部署,春節前夕科技部專門召開黨組會,對災后重建工作面臨的科技需求進行了認真研究,成立了科技應對災害協調小組,調動全國相關科技力量,統籌規劃、安排相關災害應對科技工作。
對做好災后重建中的科技工作,萬鋼說:針對當前依然嚴峻的抗災救災形勢,特別是十分艱巨的災后重建任務,各級科技主管部門要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地方黨委、政府的要求,及早安排,為抗災救災工作特別是災后重建工作切實做好技術服務和科技支撐。
此外,各地方科技主管部門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應對、超前部署,在抗擊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成立了由科技廳局主要負責同志掛帥的科技應急領導小組,組建了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為成員的恢復生產科技指導委員會或專家組。召開各種形式的專家咨詢座談會,聽取專家們針對農作物種植、農產品生產、疾病防治、除雪鏟冰、道路交通聯網調配、重大災害天氣預警預報等方面的建議,評估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農業設施、果樹種植、畜禽養殖等方面造成的損失,研究制定科學的防寒抗凍和災后恢復的應急方案。一些地方編寫了指導農戶抗災減災及災后重建的科技手冊,并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積極組織各級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工作,切實幫助農民做好災后重建工作;通過各種媒體、網絡,加大科技救災的宣傳力度,普及科技抗雪防凍技術,努力減少災害損失,保障生產;組織專家進一步提煉科技攻關項目,將先進成熟技術集成配套等。這些工作為災區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
三部委:啟動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劃

2月18日,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部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啟動“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動計劃”。至此,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合作行動正式全面啟動。
根據協議,三部委將按照“需求引導、自主創新、綜合集成、重點突破、示范帶動”的工作原則,以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能力,實現“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進一步減少,萬車死亡率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為目標,在交通參與者行為干預、車輛安全、運輸組織、道路基礎設施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管理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系統工程的關鍵技術方面開展研究,力爭實現較大突破,加快引導和推動相關技術的標準化、系統化和普及化,為道路交通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三部門:發布《關于舉辦2008年科技活動周的通知》

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國科協日前以國科發政〔2008〕37號文的形式聯合發布了《關于舉辦2008年科技活動周的通知》。
《通知》指出,2008年科技活動周將于5月17日—23日在全國舉辦。本屆科技活動周將繼續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國家”為主題,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撐發展兩大主線,在全國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科技活動。
科技部、鐵道部簽署《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合作協議》

2月26日,科技部與鐵道部共同簽署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合作協議》。科技部部長萬鋼、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出席會議并講話,簽約儀式由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主持。
《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合作協議》的簽署,不僅表明了科技部、鐵道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戰略決策,走中國特色鐵路科技創新道路,全面實現高速鐵路核心技術體系自主創新的共識和決心,也標志著我國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科技創新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的實施必將對我國鐵路乃至整個交通運輸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信產部:3G啟動在即
日前,信息產業部發布了《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公報》,公報指出,電子信息產業的國內市場將保持穩步增長,其中,數字奧運和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啟動在即將為該產業帶來新的機遇。
數字奧運建設目前已步入實質階段。公報指出,基于奧運題材的信息網絡建設和電子信息產品市場日益升溫,特別是高清平板電視的市場需求將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在促進結構性調整和預防大起大落將是今年產業發展的兩大重要課題,預計全年產業增速為18%左右。
公報認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啟動在即,新的移動通信設備和終端市場前景看好,特別是3G技術的商用、手機智能化、新興增值業務的出現等,將拉動國內手機用戶的增長。
環保總局開出“雙高”黑名單
2月26日,國家環保總局列出2008年第一批“污染、高環境風險”(“雙高”)產品名錄,涉及六個行業141種產品。其中“高污染”產品16種,“環境風險”產品63種,既是“高污染”又是“高環境風險”的產品62種。另外,39種農藥、涂料、電池及有機砷類產品目前還享有出口退稅,環保總局稱,已向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提出了取消其出口退稅的建議,同時還向商務和海關等部門提出了禁止其加工貿易的建議。
環保總局公布的名單,目前,包括克百威、滅鼠靈、殺鼠醚、鎘鎳電池等高污染高環境風險產品尚享受出口退稅優惠,部分產品最高退稅額達13%。
生物中心:為災區提供食品安全技術支撐
為認真貫徹 “支持災區搞好恢復重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根據部領導部署,在中心主任王宏廣帶領下,日前組織相關領域專家,結合“食品安全關鍵技術”重大專項取得的重大成果和受災地區災后具體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了肉類、蔬菜、水產品和海產品等食品中病原類、毒素類以及農獸藥殘留等方面的檢測技術及其產品共84項,編寫了《抗冰救災后保障食品安全實用技術手冊》,供災區衛生、農業防疫部門、食品安全執法監督部門、食品生產、加工單位及消費者選擇使用,為災區相關單位保障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首推科技租賃大平臺

日前,全國首家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正式在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成立并投入建設運作,成為海淀園創新體系建設又一個重要舉措。該服務平臺面向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對科研條件和研發設備的迫切需求,形成了多方共贏的創新模式。
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負責人表示,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園區管委會嘗試更具針對性、更長效的扶持政策與服務模式,逐步探索出一套完善的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包括新建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研發中心、技術孵化器、公共技術支撐平臺,支持創新型企業發展。科技租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配套的電子測試開放實驗室就是這一體系最新成果。
成都高新區:今年擬再引進50家軟件企業

日前,成都高新區今年將在確保各主要經濟指標實現27%以上的快速增長前提下,力爭再引進1-2個像Intel、京東方一樣的、具有產業龍頭地位的標志性項目。高新南區將依據新的城市定位,在今年將實現三個轉變,打破過于單一和封閉的地塊功能和樓盤開發模式,實現軟件研發、總部商務、文化休閑等產業發展與城市生活配套的共生共榮。
今年,高新區將以重大軟件及服務外包項目為重點,加大引進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的工作力度,力爭全年再引進50家軟件企業,特別是高端IC設計企業的引進。同時,高新區還將完善企業內培服務體系,促進資本與技術的融合,確保年內10—15家高新技術企業完成股份制改造,推薦5—10家企業進入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候選行列,力爭2—3家企業成功上市。
重慶:財政每年拿1億元扶持外包產業

日前,重慶市財政局發布消息,從今年到2012年5年時間里,每年將拿出1億元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在重慶打造中國的“班加羅爾”。 擬定到2012年,全市服務外包業務總額達到300億元,其中離岸服務外包達到10億美元。按政府擬定的目標,在五年內培訓3~5萬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所需的實用人才,吸納2~3萬大學生就業,使重慶市擁有超過12萬人的服務外包從業人員。
據悉,這些資金扶持的對象包括與中央扶持資金配套、服務外包國際市場開拓、專業人才培訓、資質認證、科技研發、平臺建設、創意產業發展、園區配套、辦公場地租賃、產學研合作以及與服務外包有關的配套服務和特定環境改善等。
寧波:國家高新區與市人事局共建人才高地
日前,寧波市人事局與寧波國家高新區管委會聯合召開共建創新型人才高地首次聯席會議,雙方商定,通過相互協作,使寧波高新區在2011年年底初步形成創新型人才高地,其中創新型人才達到或超過1萬人。雙方還確定了共建創新型人才高地的工作目標、實施途徑、主要任務和今年工作計劃。
據了解,雙方共建創新型人才高地的目標是,到2011年年底,高新區創新型人才達到10000人,副高以上職稱及碩士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達到6000人,引進海外留學人員350人,初步形成創新型人才高地,對其他縣(市)區產生輻射和示范帶動作用,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技術支持。
廈門軟件園:將建成聚集5萬名人才的軟件硅谷

作為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廈門軟件園已吸引了微軟、西基、福富、雅馬哈等知名軟件企業入駐,未來這里可望建成聚集5萬名IT人才創業的軟件“硅谷”。
據悉,廈門軟件園建立了技術、公共、市場和人才4個服務體系,為入駐企業營造優良的創業和發展環境。園區在配備完善的動漫攝、播設施基礎上,還提供低使用成本的大型硬件平臺、綜合開發和測試環境,包括軟件研發、移植、測試、培訓、認證于一體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產品展示、市場推介、成果轉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等軟件生產銷售的“一條龍”服務。
廈門軟件園還與廈門大學、集美大學、福州點擊查看福州及更多城市天氣預報大學、華僑大學、廈門軟件學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與發展聯盟,結合周邊地區每年有近萬名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大專以上畢業生的人才優勢,集教學、科研、人才優勢為一體,為軟件企業創造良好的用人環境。
天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晉升“國家級”
日前,大連市沙河口區天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晉升為“國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成為目前東北三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民營企業。
以“公助民辦”方式創建的天河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成立7年來,在沙河口區政府和市科技局的扶持下,先后孵化各類企業185家,實現產值8億元,為22家在孵企業融資2000多萬元,獲得各級科技支持資金1500余萬元,累計提供就業崗位6848個,累計開發科技項目和產品243個,其中已申報專利149個,34個項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有72個項目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
無錫:錫山鵝湖數碼動漫產業基地正式奠基

日前,無錫錫山鵝湖數碼動漫產業基地正式奠基,首期項目鵝湖數碼動漫研發項目總投資額達到9800萬美元,為目前國內動漫產業中投資最大的項目。
錫山鵝湖數碼動漫產業基地項目計劃三年完成,在此將建成國際一流的集動漫原創研發、軟件開發、動感技術實驗、外包服務、技術服務為一體的數碼動漫研究開發基地。目前已有十多家國際動漫設計公司計劃將研發等核心部門遷入鵝湖動漫研發中心。
福建:最大能源投資項目寧德核電站開工
日前,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頒布后開工的第一個核電項目,福建寧德核電站正式開工建設。
據介紹,福建寧德核電站是目前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自主化、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核電站,也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第一個核電站。此次開工的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工程,共建設四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由廣東核電投資有限公司、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煤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總投資約500億元人民幣,采用我國自主品牌的CPR1000核電技術,設備國產化比例將不低于80%。首臺機組將于2012年12月建成。四臺機組建成后,年發電量預計將達到300億千瓦時。
溫州:加速鹿城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

日前,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迎來了新年度首批5家企業進駐,該批企業分別涉及電子信息、醫藥器械、光機電一體化、儀器儀表領域,使孵化器在孵企業達到了13家。
據悉,今年鹿城區繼續加大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及高科技項目引進,將建設5000平方米的科研孵化大樓,擬引進一批科技型企業入駐孵化器。鹿城區將為入孵化企業提供科技項目初期孵化用房等優惠政策,在核定面積內第一年房租租金全免;第二年按租金的70%給予減免;第三年按租金的50%給予減免。
電子信息產業:去年銷售收入5.6萬億元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去年銷售收入5.6萬億元,產業規模居世界前列,但銷售利潤率只有3.5%。業內專家認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亟待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由大變強”。
信息產業部下一步將推動軟件和集成電路、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音視頻、信息安全、新材料、節能減排等重大項目的實施,推動我國從電子大國向電子強國轉變。
中醫理論專項項目中期評估會在京召開

日前,973計劃中醫理論專項項目中期評估會在北京召開。此次中期評估重點對“絡病學與針灸理論的基礎研究”等7個項目的“工作狀態”和“研究前景”進行評估,總結前兩年執行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對項目后三年計劃任務提出調整意見,使項目在后三年研究中突出重點,集中優勢力量,實現預期目標。
從中期評估整體情況看,項目前兩年執行狀況良好,完成了預定的計劃任務,在方劑、組分與藥效關聯性評價、組分配伍優化設計、經穴效應特異性驗證、針灸數據挖掘系統軟件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