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至今的100多年間,“革命”一詞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頻繁的。那么,在漢語中,“革命”一詞最早出于何時何處呢?
革:改變,除去;革命:實施變革以應天命。這是古代人的認識。當時人們認為,帝王受命于天,因此稱朝代更替為革命。今天稱社會政治、經濟的大變革為革命。
“革命”最早出現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易·革》是《易經》的組成部分,也稱《周易》、《周易古經》。相傳伏羲八卦,(周)文王演周易?!兑捉洝房赡苁加谝笾苤H,西周時大體形成,距今已有3000年之久。“湯武革命”中的“湯”指推翻夏朝、建立商朝的成湯,也稱天乙;“武”指推翻商朝、建立周朝的周武王(姓姬名發,周文王之子)。
“革命”一詞出于《易·革》,距今已有3000年了,在近現代中該詞使用的頻繁是先人們始料不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