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們在最新興建的彼得戈夫科學城正式開啟了人造飛碟研究項目。他們將集合民間機構的研究成果,搶在其他國家之前開發出成熟的碟形飛行器。
可從太空發射導彈
據專家估算,大型軍用人造飛碟的初級研發項目將耗資約1億美元,而生產每架樣機還要再花約3000萬美元。俄專家稱,人造飛碟研發中心的終級目標是要設計出可作為“太空堡壘”的超級軍用飛碟。
這種飛碟直徑約為13米,由4名操作人員操控,這種軍用飛碟上還將配備強大的武器系統——多枚巡航導彈,它在太空軌道上既可以發射導彈,又可以安裝和卸載導彈。它的外殼強度可以承受8倍的重力加速度,而且在發射攻擊時能抵御各種干擾。
軍用飛碟內部設有一個特制的楔狀太空艙,這個太空艙可以從飛碟的前部分離出來,操作人員能駕駛它離開飛碟。這樣一來,飛碟就會變成一個無人武器發射平臺,操作人員可以遙控它發射導彈。
優點多多
按照規劃,俄專家設計的人造飛碟主要有以下3大優點:
第一,安全穩定性強。這種飛行器的外型是碟狀體,呈360°流線形,即使變幻莫測的強大氣流對它的影響也不大。
第二,使用壽命長。人造飛碟光滑的圓弧狀外殼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空氣的摩擦,而內部設計也將力求減少機械磨損,這就有利于延長它的使用壽命。
第三,對起降空間的要求不大。碟狀飛行器可以實現垂直升降,無需在地面上修建大型場地或跑道。
在未來的民用交通和國防兩大領域,能源問題都是重中之重,俄新型人造飛碟的動力系統設計也將充分考慮這一點。這種新型飛行器包含了空氣流體動力學、機械學、核電、光電、電子學等尖端學科的設計,是各種高科技的完美結合體。
軍用民用雙線出擊
俄羅斯專家將分兩個方向研發未來的人造飛碟。
第一種是大動力軍用飛碟。這種飛碟的底部安裝有2個或4個渦輪,渦輪高速旋轉起來后,扭力通過擠壓空氣變成升力。這種由渦流產生的向上的攀升力非常大。如果把人造飛碟與普通飛機進行類比的話,那么,整個飛碟都可以充當機翼,可想而知其產生的向上推力有多大。
第二種是為民用交通開發的經濟型人造飛碟。這種飛碟像是一個密封性和張力都非常好的碟形大袋子,夾層里用氦氣填充(也可以充入氫氦混合氣體),再配置多部發動機產生推動力。這些發動機同時帶有氣體壓縮泵,上升時。將壓縮的氦氣釋放一部分,下降時則充入氦氣并壓縮。這種人造飛碟設計簡單、經濟實用、安全性好,它內部的混合氣體還可以循環使用。
樣機已經面世
據俄《真理報》披露,人造飛碟研發中心已經在民間機構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造出了一部飛碟樣機。
這部樣機的設計方向為民用型。它直徑3米,高1米,其內部裝有8臺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與普通汽車的行駛速度相當,約為160千米/小時。
接下來,俄專家將傾力打造大型軍用人造飛碟。人造飛碟研發中心負責人亞歷山大·埃爾米奇說:“在飛碟起落架接近地面的一瞬間,受著陸撞擊的影響,機身往往會劇烈抖動。因此,機身必須建造得特別結實,以防振動而導致解體。我們設計的大型軍用飛碟已經突破這一技術瓶頸。它的著陸性能非常好,‘秘訣’就是配置了著陸氣墊。這種氣墊可將飛碟的重量分散到機身各個部分。在著陸過程中,氣墊可以迅速充氣,包住飛碟底部,因此,它幾乎可在任何地方降落。由于自身重量相對較小,它也可以承載大量貨物或人員。”
根據設計,俄初級軍用人造飛碟可載重100噸,飛行時速為500-700千米,飛行高度為8000米—1.3萬米,而且飛行距離相當遠。另外,它能在距地面和水面很近的高度上保持160千米/小時的飛行速度;更令人無法想象的是,它甚至可作為翼型氣墊船、以40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