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教育要求引導學生創新和實踐,這就需要構建旨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定理(包括公式、法則)的教學,一直是教師最為“頭疼”的部分,突破了這部分的教學難點,其他相關的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而運用“反饋教學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途徑。
一、反饋原理和反饋教學法
反饋原理是指在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有效的控制。我們的教學也是如此,只有通過反饋來實現控制調整,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在教學中,既要重視應用反饋原理,又要重視信息的反饋、評價,實現教學的有效控制。根據反饋原理,我制定了“反饋課堂導入→反饋學習探索→課堂檢測反饋→課外練習反饋→單元測驗反饋”的教學方法對數學定理進行教學,取得了很顯著的效果。
反饋教學法以信息反饋為主線,把學生的自學研討貫穿課堂的始終。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信息由單向傳遞變成了雙向傳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得相關信息;然后通過交流、匯報、更正、測驗等方式收回外界對他的評價,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揚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數學定理反饋教學法的課堂結構
數學定理反饋教學法的教學結構大體分為五個階段,即把一節課分為反饋課堂導入→反饋學習探索→課堂檢測反饋這三段,然后還有課外一個練習反饋、最后一個單元測驗反饋。
三、反饋教學法在數學定理中的運用
1、反饋課堂導入
教師首先要認真了解學生的能力層次,為知識遷移做好鋪墊。
根據信息論的反饋原理,教師上課開始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后導入新課。例如,教師先列舉幾個生活實踐中的例子,指導學生自己分析例子,總結規律,并試著自己得出規律(定理、性質、公式、法則)并證明,最后由教師舉例鞏固,用變式練習促進應用。
2、反饋學習探索
在這一段中,教師要精心思考設計,這樣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的重點區域、關鍵區域展開自學、研討,并在此基礎上得到答案。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口頭提問、巡視檢查、板演、小測和練習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即時評價,及時將學生所需的信息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師生及時地調整改進自己的教與學,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3、課堂檢測反饋
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和方法的情況,要通過課堂練習來反饋和調控。數學檢測是數學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更是反饋信息的“主渠道”,也是督促學生鞏固知識、獨立運用知識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定理教學中,常常需要以問題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然后進行適當測驗,以便了解學生對定理理解、掌握的情況,為后繼教學的調整提供依據。
4、課外練習反饋
在這一段中,教師要設計一些基本練習、綜合練習,讓學生運用自學→研討→答案→校核→小結→調控這六步來完成,從而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程度。教師通過與學生交談、批改學生作業等形式,了解學生掌握當天知識的情況,并及時做出評價,做到當天的教學,當天反饋,當天評價,當天過關。
5、單元測驗反饋
通過單元形成性測試。既可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及時將有關信息反饋給學生,對未達到要求的學生采取措施加以彌補。
實踐證明,“反饋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互動;讓學生由過去被動地、單調地學,轉為反饋學習,興趣日益提高,成績逐步上升。
用這種授課模式進行教學,還可以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大大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