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年前,在紐倫堡的一個小山村里,有一個金匠,叫督雷爾。督雷爾有18個孩子,為了養活孩子們,他除了做金匠活外,還到處攬些雜活掙錢,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生活的艱難,讓督雷爾的兩個大男孩——艾伯特和達萊克產生了一個夢想:努力深造,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能,改變一家人的命運!
那一晚,兄弟倆擠在一張小床上,展開了一場長達六小時的討論,最后達成一個協議:以擲硬幣的形式決定輸贏。輸了的就去附近的礦下干活,掙錢供養另一位讀書。贏了的在完成學業后幫助另一位再去學習。如果有必要,他也須去附近的礦下干活。
第二天早晨,兄弟倆擲了一枚硬幣。達萊克獲勝了,踏上了去紐倫堡高等學院的路,而艾伯特則下到礦下工作。達萊克在學院里非常用功,畢業時,他的蝕刻版畫、木版畫以及油畫受歡迎的程度都遠遠地超過了他的教授。他開始通過一些委托的工作,掙了不少錢。
當年輕的藝術家重返鄉村時,督雷爾一家為達萊克榮歸故里舉行了慶祝晚宴。晚宴時。達萊克坐在首席——那象征著榮譽的位置,向他的兄弟艾伯特舉杯,感謝他4年來為自己做出的犧牲。他說:“艾伯特,我要感恩的兄弟,現在該輪到你了,你可以去紐倫堡實現你的夢了。現在就去,我會照顧你。”
餐桌上的每一個人都看著艾伯特,熱切等待坐在桌子最遠端的艾伯特說話。
然而,淚水卻順著艾伯特蒼白的面頰流了下來,他低著的頭來回搖動,嗓子嗚咽著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不……不……”
終于,哭泣著的艾伯特把頭抬了起來,他擦去面頰上的淚水,環視了每一個親人的面孔,然后抬起自己的手掩住臉頰,悲痛地說已經:“兄弟,我不能去紐倫堡,這對我來說太晚了……看,這4年來,礦下的工作對我的手都做了些什么!每個手指骨都至少受過一次傷。近來,我的右手關節炎又發作了,我甚至不能舉杯回敬你的祝酒,更何況是用筆或者刷子在羊皮紙或帆布上勾勒出精巧的線條!一切的一切,都已經遲了……”
那一天,達萊克含著熱淚,為他的兄弟畫了一幅畫。畫上,僅僅是一雙手。在一張棕櫚葉的襯托下,那雙瘦削的手,直直地指向天空,似在渴盼,又似在祈求……
此畫一出,整個世界立即為之震撼,人們把這幅凝結著摯愛親情的作品譽為“祈禱的手”。
如今,450年過去了,達萊克數以百計的名家肖像、鋼筆和鍍銀畫、水彩畫、木炭畫、雕版畫被收藏在世界的每一個著名博物館里。唯有這雙“祈禱的手”,更能帶給人們震撼和力量。
450年前的故事,至今仍在流傳。這是一種愛的詮釋,是大愛親情的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