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朋友,其中一個人總認為自己很幸運,另一個人總認為自己很不幸。
有一天,這兩個人正在銀行辦事,忽然有強盜沖進銀行,這兩個人的手臂都中了強盜的槍彈。事后,自認為不幸運的那個人連聲抱怨自己倒霉,怎么剛好這個時間來到銀行;而自認為幸運的那個人卻說:“這一槍沒有打中我的頭部,我很幸運。”無疑,后者的思考方式,會使人覺得好過些。
有家公司,往年效益一向不錯,因而員工每逢年終都會拿到數額不菲的獎金。但是,今年公司效益下滑,老板一核算,能分配給員工的年終獎金少得可憐,那么員工的積極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怎樣讓員工們在面對低水平的年終獎時不發牢騷,甚至眉開眼笑呢?老板想出了妙招。先傳出消息:公司效益不佳,所有員工不僅沒有年終獎,而且年底還要大幅裁員。一時人心惶惶,每個員工都在想:年終獎沒有可以,但千萬別讓我卷鋪蓋走人啊!
過了幾天。老板召開中層領導緊急會議,底下員工個個心情沉重,都怕自己的名字出現在裁員名單上。不久,開會的領導興沖沖地走回來,宣讀了會議精神:“公司雖然形勢嚴峻,但絕不會丟下共患難的員工不管,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所以老板決定,不但不裁員,還要給每個員工發不少于一個月工資的年終獎金!”頓時,員工們喜笑顏開,沉浸在保住飯碗的巨大喜悅中,哪里還會追究今年的年終獎金額其實還不到去年的三分之一呢!
人的感受就是這樣微妙,希望愈大,失望也愈大。相反,如果先存有最壞的心理準備,那么獲得的意外驚喜度就加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