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名山六萬寨坐落于安徽省霍山縣城西的落兒嶺境內,海拔644米。這里資源豐富,但村民非常貧窮,因為這里與外界聯系的惟一通道就是一條羊腸小道。然而,村民張圣道的一句話震驚了眾人:我要開山修路!
2007年9月26日中午,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徹了整個山谷。這一天,一條長3.5千米,寬4米的路修通了,村民們齊聲歡呼。這條路是張圣道一家三口花費了13年的時間、幾十萬資產才修通的。這個現代“愚公”為何要修這條路呢?
感恩的心,六萬寨就是我的家
現年59歲的張圣道出生于安徽省霍山縣下符橋老皇寺村,10歲那年,一場大火把家里燒了個精光,當年冬,父母相繼離世,張圣道成了孤兒。之后,他邊流浪邊給人打零工,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一直到他16歲那年,六萬寨一戶張姓人家因為沒有孩子,將他收養了過去。養父的家在深山之中,海拔500多米,出行十分困難,就是要下山買一包鹽來回也要將近一天的時間。
雖然交通不便,但張圣道在這里第一次體驗到家的溫暖,他在心里暗暗發誓:等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報答養父養母!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報答,養父養母就先后離世了。張圣道到來后的第三年冬天,養母的哮喘病復發,張圣道忙背上養母到山下的醫院。然而,下山要好幾個小時,還沒有到山下,養母就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面對著養母變涼的身體,張圣道悲憤地大聲發誓:“我一定要修一條路!”
兩個月后,養父突患心肌梗塞,張圣道背著養父剛出家門,養父就停止了呼吸。
此時的張圣道已長成了一個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的小伙子。他和同樹一個叫田鳳霞的美麗姑娘互生了愛慕之心,當年年底,兩人結了婚。次年,他們的女兒出生了。女兒兩歲時,突然發起了高燒,當時大雪已經下了兩天兩夜,雪覆蓋了山路。張圣道幾次欲抱著女兒下山都被妻子阻止了,因為此時下山的結果只有一個——葬身于萬丈深淵。張圣道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女兒的氣息變得越來越微弱,直到停止呼吸。他抱著哭得撕心裂肺的妻子,悲愴地大喊:“修路,一定要修路!”
那場雪剛剛融化,張圣道就迫不及待地下山到黑石渡鎮尋求修路資金。當時的鎮長滿懷歉意地說:“六萬寨的旅游開發沒有批下來,政府經費實在緊張啊!”張圣道立刻坐車來到了霍山縣城,在這里他得到的答復是:六萬寨地處深山,山上的居民稀少,無法列入修路計劃。張圣道陷入了迷茫之中,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這路該怎么修呢?
1984年春,村里一戶陳姓人家的兒子突然失蹤了,后來家人在山下發現了兒子血淋淋的尸體。原來,六萬寨地處山區,只能種毛竹和茶等作物,但由于交通不便,毛竹和茶無法大量地運出去,村民越來越窮。這里的姑娘紛紛嫁出去,而小伙子卻娶不到媳婦,有些人家甚至為此而舉家搬遷。陳家的兒子就是因為本來快結婚的對象突然退婚,而受了精神刺激,才跳崖而死的。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凄慘場面再次刺激了張圣道,不能再等了,修路!
晚上,他跟妻子說,他打算出去打工賺錢修路。當時據他估算,修路大概需要四萬元錢。他想,每年掙三千元,十幾年也就能賺一條路了!
第二天,張圣道就告別了妻子和兒子,下山打工去了。他撿過廢品、搬過石頭,最后他聽人說挖煤工資很高,就來到了河南的一個煤礦上挖煤,這一挖就是4年。當時挖煤夜班工資最高。他主動要求上夜班。別人過年回家,但張圣道從來就舍不得回家,因為回家不僅要花路費,還耽誤干活,而且過年期間的工資是平時的三倍!
1988年8月,張圣道回了一趟家,因為兒子張衛國要考大學了。最終,兒子以三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張圣道說:“復習一年吧!”“不,家里已經這樣了,我不能再繼續上學了。”張衛國看看家里住的兩間用塑料布搭起的棚子,堅決不愿意復讀。
這次回家后,兒子和妻子堅決不讓張圣道再去挖煤了,因為這幾年繁重的體力勞動再加上極度節儉,他瘦得皮包骨頭了。無奈之下,他決定帶領全家多栽些毛竹,多開墾一些茶園。每天,一家三口早出晚歸,帶上水和干糧,在山上開山造林。
1992年,這幾年賣毛竹和茶葉的錢,加上他打工賺的錢,已經達到了4萬,張圣道開始請專業人士對整個山路進行測量、設計修路方案。預算出來了,竟然需要20萬元!自己所有的積蓄才4萬元錢,這路是修還是不修?
愚公移山,給我一生情還你一條路
張圣道雖然栽了幾十畝毛竹,但因為交通不便,只能靠人力將毛竹一根一根地扛下山去賣,就是一趟扛兩根,也要大半天的時間。因為銷售量極為有限,有些人家的毛竹都只能堆在門口,甚至腐爛掉。我們這是守著金山要飯啊!如果路修好了,就可以開車把毛竹運下山去,這漫山遍野的毛竹就可以變成錢。路還是要修!
1994年,他帶著全家來到了黑石渡鎮,開了一家餐館,想多賺些錢修路。餐館的生意雖然很興隆,但由于欠賬太多,餐館很快就經營不下去了。回到山上后,他又嘗試做板栗生意,結果,老實的他又被人騙了。經過這兩次打擊,他覺得不能再等了,路一定要修!錢不夠,可以邊修路邊掙。
村里人議論紛紛,有人說:“有幾萬塊錢到縣城買房子住,交通不就方便了嗎?”有親戚勸說:“賺點錢不好好把自己家的房子蓋上,瞎折騰什么?”看著那兩間用塑料布搭的棚子,想想曾給他無限溫暖的養父養母,還有可愛的女兒和那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場面,張圣道再次堅定了決心。
1995年,張圣道在專業人員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大大降低了花費。
一家三口開始行動起來。剛開始干得渾身是勁,可到了大拐彎處時,一天下來進度竟然只有一寸!妻子和兒子泄氣了,照這樣下去,什么時候才能修好啊!“你們不干,我一個人干,但什么時候路修好了,你什么時候才能結婚。”張圣道給兒子丟下這句話就去修路去了。
是啊,就算結了婚,交通這么不便,能夠給人家幸福嗎?想到這,張衛國和母親又拿起鐵鍬修路了。
1996年的春節很快來臨,一家人忙著修路,過年的食物一點也沒準備。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三口坐在四處漏風的棚子里,聽著外面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就著咸菜吃了稀飯。晚飯后,張圣道借故走到門口抽煙,眼淚卻流了下來。妻子自從嫁過來就跟他住在塑料布搭的棚子里,兒子體貼家里,放棄了復讀,娘倆跟著他沒有享過一天的福,就連過年,也只能喝稀飯吃咸菜。
一支煙還沒有抽完,隊長葉祥松就來了,還提了一塊臘肉。接著,大伙你一塊,我一塊,給他送去了18塊臘肉。看著這18塊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臘肉,張圣道在心底說:“就算我死了,也要讓兒子把路給修下去!”
1996年春,張圣道一家人堅持修路的壯舉感動了村里人,不少人紛紛加入進來。大伙還推舉張圣道為隊長,張圣道召集村民開會,在會上通過了每家出一個勞力和1000元的標準。一但干了一段時間后,由于工程量太大,一些人致富心切紛紛外出打工。會上通過的籌資籌勞的標準根本無法兌現。張圣道許諾大家每人每干一天,他給25元錢,大伙都不相信,有的說:“你這么窮,哪能兌現啊?”還有人說:“路修好了大家都用,你干嘛給人錢啊!也太傻了!”張圣道又許諾,25塊錢工錢當天干當天給!雖然有一些人留下了,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這25元的工錢已經沒有吸引力了。如果再多給,張圣道也拿不起了。到了1998年,還是張圣道一家人在修路。
2001年,老張打工賺來的錢和這些年賣毛竹、茶葉、桐籽的錢又花光了。六萬寨多石少土,地質結構堅硬,遇到大石塊的地方必須用炸藥。請炸藥師、買炸藥,這都需要錢。張圣道一邊向親戚借錢,一邊和兒子開山栽毛竹,開墾茶園。那一年,他們家的毛竹園達到了105畝,有機茶園達到了3畝!他手工制作的“六萬寨”牌有機茶獲得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名氣越來越大。他每年光毛竹和茶園的收入就能達到5萬元。
春節,很多進城打工的人回來,紛紛蓋起了樓房,但張圣道一家人還是住在那兩間棚子里。村民們實在過意不去了,大家商量著趁春節大伙都在家,給張圣道家建幾間房子。張圣道說:“你們給我蓋房子,我付工錢!”“老張,你為大家伙修路,我們給你蓋房子,你還給我們工錢,那不是打我們臉嗎?”在大家伙的幫助下,張圣道一家人終于住進了三間土坯房。
十年的時間,三千六百五十多個日日夜夜,2005年4月20日,一條長3.5千米,寬2米的機耕路修好了!人們可以騎摩托車來六萬寨游覽風光,群眾也可以通過農用三輪車來運送毛竹、茶葉和桐籽,正當村民們高興地計算著今年的收入增加了多少時,意外,發生了。
路壞了我再修,路不修好誓不為人
2005年8月30日,暴雨連下了三天三夜。9月2日,突然山洪暴發,渾濁的洪水裹挾著石塊洶涌而下,張圣道一家人歷經十年艱辛修出的路在一剎那間被沖得蕩然無存!洪水退去,全村人看著殘存的路基,紛紛嘆息著。有的老人說,一定是張圣道用火藥炸石頭的時候激怒了山神,所以山神發怒了。當大家把目光轉向張圣道時,發現他的眼睛紅紅的。突然,來回走動的張圣道激動地大聲說:“沖得好,沖得好!我要重新修路!”頓了一下,他文對著大山大喊:“山神你給我聽著,你攔不住我,路毀了我要重新修,不修好路我張圣道誓不為人!”村民們驚呆了,一剎那間太家紛紛用眼神傳遞著一個信息:“張圣道瘋了!”當天,張圣道瘋了的這條信息傳遍了全村。
原來,經過這次洪水,張圣道意識到了這條路的不足:一是拐彎太多,坡度太陡;二是路面太窄;三是沒有涵洞和排水溝,而目道路經過河道的河床太高。張圣道決定改變路線,把原來的7個彎改為3個,將路面從2米拓寬為4米,增加排水溝和涵洞,將道路經過的河床用炸藥炸開,再把石塊搬出,這樣河床變低了,容水量就大了。可這樣一來,費用就會增加很多。張圣道決定先借錢,等路修好了,毛竹和茶葉就能賣更高的價錢,自己還是有能力還債務的。
考慮成熟,張圣道就開始大干起來。為了加快進度,提高質量,他請來了兩輛工程車來參與施工。聽著轟隆隆的機器轟鳴聲,人們紛紛跑出來看,這才發現原來老張沒有瘋,他只是在為大家修一條更高質量的路。看著張圣道一家人因搬石塊而磨得血淋淋的手,村民們被震撼了;紛紛加入到修路中來。
就這樣,張圣道白天修路,晚上就到親戚朋友家借錢。每到一家,不等張圣道開口,人們就泡一杯好茶,遞上好煙,盡自己的能力把一疊錢遞了上來。等到張圣道要打借條時,人家連忙擺擺手,但張圣道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老張一定會還錢的!”說著寫了張借條,就離開了。
黑石渡鎮政府得知張圣道再次修路時,專門派人看望張圣道,說:“老張,你不是為自己修路,而是為六萬寨修致富路,我們雖然不能給你經濟支持,但在精神上我們永遠支持你!”
不久,難題又來了,如果按張圣道的設計,長315公里的路有2公里多要穿過鄰近姜家沖村民組境內,總共占地約20多畝,其中大多數是竹園、茶園,還涉及3座祖墳。就算竹園、茶園可以拿自家的地換,但誰愿意讓動祖墳呢?按照當地的習俗,不要說遷祖墳,就是要動一下,都是非常不吉利的。可路不能不修啊?
2007年春節,張圣道挨家挨戶拜訪了姜家沖的幾十戶村民,每到一家他都帶上一條煙、一瓶酒,還有一個100元錢的紅包。有的村民說:“老張,你怎么這么客氣。地隨便你用,我們不要你一分錢!”有的則拉著張圣道的手哽咽地說:“你不是為自己修路,你是為大家修良心路、幸福路、致富路,該用多少地,你就放心地用吧!”就這樣,姜家沖村民不僅什么條件都沒有要求,一分錢都沒有要,就讓出了竹園、茶園,遷走了祖墳,而且還有人主動要加入到修路的大軍中,甚至有人主動借錢給張圣道。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修路的大軍當中,機器的轟鳴聲成了山村人心中最動聽的音樂。男人們在工地上干得熱火朝天,女人們則變著法子做好吃的送到工地,大家都空前團結,不分彼此。就連行動不便的老人也被攙扶著在旁邊觀看,紛紛感嘆:六萬寨從沒有這樣熱鬧過。
2007年3月18日,人們都在拼命地干活,忙亂中,一塊大石頭砸中了老隊長葉祥松的頭部。因為傷情比較重,葉祥松被送進醫院后,當晚就花去了9000多元錢。白天,張圣道是醫院和工地兩頭跑,晚上則到處借錢。一張大餅幾塊咸菜就是他的午餐。
2007年5月20日,早上張圣道起早到醫院給老隊長送去了醫藥費和營養品后,又匆忙趕到工地干活。他打開飯盒正要吃飯時,被一幫人拽了過去,他發現一塊大石頭上擺著滿滿的酒和菜。正當他納悶時,眾人端起了酒杯說:“老張,生日快樂!”張圣道這才記起,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連干了三杯,說:“這個生日是我活了59歲以來,最有意義的生日!我老張謝謝大家了!”
每個人都被壯觀的場面感染著,路越修越快。2007年9月26日,當最后一車土倒在山腳下,拖拉機從山腳下開到了山上,路修通了!家家戶戶放起了鞭炮,大人小孩齊聲歡呼,六萬寨沸騰了!
張圣道帶著妻子、兒子來到養父養母的墳地,三叩首后,張圣道含著熱淚說:“爸、媽,路修好了,你們也為兒子高興吧!”
路已經通車了,村民們再也不用一根一根地扛著毛竹下山賣了,順著這條路可以直接把車開到山里,有多少毛竹也不愁賣了。“十一”期間到六萬寨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很多村民開始建房,打算經營農家樂,他們相信日子一定一天更比一天好!
張圣道并沒有停下來,因為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事情等著他做:還有12.7萬元的債務要還,路還需要加寬,需要添加護欄,還有他的兒子張衛國已經39歲了,現在還未成家。不過,路已經通車了,最大的難題解決了,這些問題都會一個一個解決的。
(責編 寧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