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資源引擎門戶——迅雷近年來真可謂風波不斷,多次因為盜版問題遭遇起訴,英國電影協會六大電影制片公司甚至向迅雷索賠人民幣700余萬元,理由也是迅雷侵犯了它們的版權,雖然截至發稿時止,法院判決結果還沒下來,然而各界都在紛紛猜測:在盜版泛濫的中國互聯網,為何偏偏是迅雷遭遇連二接三的官司?以至于連老美也罷來跟著湊熱鬧,迅雷到底能否沖過一次又一次的“盜版門”?
迅雷遭遇“群毆”
這些年,為了生存,網站們不惜一次次鋌而走險,踩踏版權的雷區,并毫無愧疚地發揚“拿來主義”精神。自然也就引發了一場又一場關于盜版的口水仗,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竄紅的迅雷更是官司纏身。
很多人都還記得,2007年底《太陽照常升起》上映之時,夸克電影網本想利用其獨家網絡發行權大撈一筆,不料,卻因為迅雷提供的在線點播和土豆網上的在線觀看而嚴重影響了收益。一怒之下,夸克將迅雷和土豆網同時送上法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今年2月3日,上海浦東新區法院支持了上海優度公司對迅雷侵權《傷城》案的全部訴訟請求。人家優度早就和中影寰亞音像制品有限公司等各方簽訂了影片《傷城》的網絡合作協議,迅雷偏偏要來插上一腳,用搜索鏈接服務破壞了優度的賺錢計劃。最后,法院判決迅雷賠償優度公司經濟損失15萬元,并承擔訴訟費。
剛剛從官司中抽身,迅雷還沒緩過勁來。2月15日,美國電影協會六大電影制片公司華納兄弟、迪斯尼公司、哥倫比亞電影工業公司、派拉蒙影片公司、環球城市制片公司、二十世紀福克斯聯手,又將迅雷告上了上海浦東新區法院,要求迅雷立即停止對《達·芬奇密碼》、《霹靂嬌娃2》、《蜘蛛俠3》等32部電影大片的侵權,并賠償各類經濟損失共計700了余元。 真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迅雷儼然已是眾矢之的,遭遇著影視公司的“群毆”。
盜版背后的貧富論
“背黑鍋我來,拼全力為眾生,此生也值得!”P2P下載工具一貫都標榜著“為眾生”,不過,迅雷可沒這樣高尚。它敢如此無畏無懼地背上盜版的“黑鍋”,恐怕還是仰仗著背后強大的社會氛圍。
在當今中國,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無奈:很想進電影院浪漫一把,卻被票價嚇退。一般國產片票價都要30元左右,進口大片或者合拍片基本要50元,熱門影片更是高達80元。要是一家三口去看一場100分鐘的電影,都快夠半個月的生活費了。好吧,進不起電影院咱就買碟片來看。然而。正版碟片價格卻高得嚇人,還得聽配音演員用純正的普通話拙劣地模仿外國腔。并忍受那毫無專業素養的大剪刀。于是,不如轉身投奔網上,尋找“免費午餐”。
免費、開放、共享、自由,沒有^會拒絕這樣美好的“免費午餐”。撼泰山易。撼人心難,在民眾已經習慣了從網站上下載免費電影、音樂之后。要想改變,只會換來噓聲—片。去年。導演馮小剛就曾因為一句“看盜版狗都不如”的言論惹怒了眾多的觀眾。甚至導致許多人集體抵制去影院看馮小剛的電影。
可見,在現今的中國,免費,是網絡盜版產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畢竟正版的音像制品價格超過了現階段中國大眾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在網易科技頻道“迅雷被訴侵權,你是否還會去迅雷下載電影”的調查中,10164張投票里。有9732票選擇了“會”,占投票總數的95.7%。相信這95.7%的網民中絕大部分都明白盜版的不合理性,但人類以自我利益為出發點的本能會令經濟狀況普通的他們選擇盜版。
誠然,經濟承受能力不能作為盜版泛濫的正當理由,但它卻是盜版存在的客觀原因,并且是最主要的社會學因素。可以預見,在今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零成本價格優勢和強大的社會氛圍將會讓中國互聯網的盜版現狀繼續下去。
嚴格法治還是文化入侵?
當中國網民已經習慣了迅雷的“免費午餐”的時候,突然遭遇美國電影公司的找茬?很多人的民族情緒被挑起,認為此番訴訟“醉翁之意不在酒”,“知識產權”不過是其借口,通過“知識產權”的大棒,打擊中國的民族新媒體才是他們的目的。
“美國人別裝‘阿嬌’,表面上反對盜版,其實他們自己都用盜版,尤其是在校園里!”網友們認為,電影公司起訴迅雷,其真實目的不過是希望控制影視發布渠道,最后向中國消費者高價傾銷文化,獲取更多的內容出口,從而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影視公司在中國市場出售產品時,一張DVD定價24.99美元,這樣高昂的價格,中國消費者如何能接受?”有網友如是說。
這一看法也遭到另一批人的反駁。“版權就是版權,與民族無關!我們需要這些訴訟來嚴格法治,正本清源!”他們認為,尊重版權是理所當然,如果任由版權侵犯,那么電影事業將完蛋。以后想看電影都不行了。為了短時的利益,放棄未來的做法是可恥的,拿出民族主義來遮掩更是“夠暴力”。
六大公司對迅雷的訴訟到底是嚴格法治。還是文化入侵?在事態發展初期,一切都不明朗。但在筆者看來,有—點是清楚的,無論是嚴格法治的槍口,還是文化入侵的槍口,都急需尋找一只“出頭鳥”作為目標。在中國互聯網盜版遍地皆是的今天,老美的槍口如此一致地對準迅雷,并非迅雷的盜版問題比別家嚴重,而是近年來飛速崛起的迅雷就像它的logo一樣,很不幸地成為了傳說中的那只“出頭鳥”。
《迅雷》真的只是一個工具嗎?
作為被槍打的“出頭鳥”,迅雷公司覺得很冤,一次次辯解:我們只是一個工具,提供搜索和鏈接服務,影視資源和文件都是由用戶和合作伙伴上傳的。
那么,《迅雷》真的誠如其公司所說,只是一個工具么?
有網友發笑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迅雷》真的只是一個工具,而沒有內容服務'那么它憑什么賺錢?利潤從哪兒來?Google為什么會注資?
在官司中打了勝仗的優度認為,《迅雷》的情況與“一般搜索”不同,屬于“深度鏈接”。它將被鏈接對象的網址“埋”在自己的網站中,網絡用戶并不一定清楚這個網站同其他網站建立了鏈接。這就如同電視臺轉播其他電視臺的節目,但加上自己的臺標,去掉了被轉播電視臺的臺標,使觀眾誤認為是該轉播臺自己的節目一樣。
迅雷的CEO鄒勝龍也承認:《迅雷》沒有類似搜索引擎robots.txt的文檔。這意味著《迅雷》可以隨意抓取他人的網站資源,并不經過網站運營者的許可。就是因為《迅雷》的這種“很好很強大”的功能,許多網站在不被告知的情況下被抓取了網站資源,損耗了大量服務器資源。
迅雷另一受人非議之處則在于:它主動對信息進行了編輯并加以推薦,“主動參與”了侵權行為。正如六家電影公司的訴狀上稱:(迅雷)通過對影片信息的搜集、整理、分類和編排,制作了“影視下載排行榜”、“熱門影視”、“票房”等不同的分類鏈接,便于網絡用戶下載。
筆者在迅雷網站上也看到,迅雷提供的服務內容繁多,不僅有各種文件存儲地址的搜索服務、文件下載服務、提供各種文件下載的用戶社區,還有綁定百度MP3搜索結果下載的音樂下載服務等。不僅可以直接下載。還提供文件備選網址下載服務。這些匯集到迅雷的信息,由編輯加以編輯、整理,用紅、橙等顏色突出顯示,或者加上星級推薦,儼然成為“作品總匯”。
可見,迅雷不僅提供了下載的工具和平臺,還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氛圍來鼓勵分享。通過鼓勵分享盜版產品,迅雷擴大了自身地影響力,并從中謀取了豐厚的利益。我們可以打個簡單的比方,那些開賭場的人通過吆喝和慫恿,聚眾賭博,從中謀取暴利。可以說,他們也僅僅提供了賭博的場所和工具,但你能說“這只是一個工具而不違法么”?所以,迅雷這只“出頭鳥”當得一點也不冤。
被訴是迅雷的成年禮
沒有哪個公司喜歡被訴訟,訴訟帶不來利益的最大化。如今迅雷接二連三遭遇訴訟,甚至被美國六大電影公司盯上,卻未必不是件好事。
我們知道,草創期的新媒體往往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敢于挑戰一切常規俗律,甚至勇闖禁忌。比如迅雷,不靠鏈接或者拷貝別人的內容就沒法長大,這是現階段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成長的捷徑。然而,一個被盜版用戶捧紅的P2P公司,絕不是一個成熟的公司。一個靠炒作聚集人氣的網站,也絕不是一個好網站。企業長大了'再單純依靠這些伎倆,必然會遭遇發展瓶頸。
“任何產業的發展都必須要在法律的規則下運行,才能獲得更為健康而廣闊的‘錢’景,否則就會陷入無休止的法律糾紛之中。”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樊說。
因此,迅雷不防將此次訴訟當作一次“成年禮”,一次從幼年到成年的陣痛。同時,迅雷也以其親身經歷給廣大的P2P公司上了一堂生動的網絡版權課。
接下來,迅雷們就該好好思考了:企業崛起之后,如何探索新的商業機制,建立自己的合法贏利模式?如何直面版權難題,尋求雙贏?畢竟,作為廣大網民熱愛的下載好幫手,沒有人希望它會因為版權問題不幸“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