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8月28日報道,美國空軍在伊拉克動用了新式制導炸彈。美國空軍27日宣布,F-16戰斗機在8月12日首次動用了這種GBU-54制導炸彈,擊中了伊拉克迪亞拉省武裝分子的一輛移動中的卡車。
由于移動目標的特點是稍縱即逝,所以以前研發的制導炸彈都是針對固定目標設計的。針對移動目標設計的GBU-54制導炸彈的問世,是一個巨大的軍事突破,標志著制導炸彈能夠像被放出的獵狗追兔子一樣,緊緊盯住目標,窮追不舍,直到將目標摧毀。
比一般新武器
研發時間快6倍
GBU-54制導炸彈,帶有全球定位系統(GPS),通過激光制導系統瞄準目標。每枚炸彈重500磅,是大多數飛機都能攜帶的標準尺寸。其工作原理是:飛行員設定目標的GPS坐標后投放炸彈,然后用激光跟蹤目標,炸彈繼續更新其GPS目的地,直到擊中目標為止。
為了滿足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戰需要,GBU-54制導炸彈的問世如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2008名演員變魔術似地展開手中的笑臉大照片一樣,打破了新武器設計的慣例。通常設計一種新武器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但是波音公司與空軍和海軍一起研發GBU-54制導炸彈,從2007年年初才開始,只用了17個月就全部完成,比一般新武器研發時間快了6倍。
GBU-54制導炸彈的面世表明,美國空軍已經開始進行武器調整,以便在準確性至關重要的戰場上展開鎮壓武裝分子的行動。駐巴格達的美國空軍準將、第332遠征聯隊指揮官布賴恩·畢曉普說:“在鎮壓武裝分子的行動中,我們需要做到更精確。擊中移動目標向來是很難很難的。我可以說的是,直到最近幾年,我們才真正擁有了這種令我們很有把握的技術。”今后,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武裝分子要躲避美軍的打擊會變得愈發困難。
關鍵技術——武器數據鏈
使人感到驚奇的是,畢曉普準將所說的那種令美軍很有把握的技術究竟是什么?根據分析,可以確定的是使GBU-54制導炸彈能夠更新其目標的GPS坐標,實現對移動目標打擊的技術就是美軍的武器數據鏈。它是武器控制數據鏈的簡稱,指應用于各種武器彈藥、用于實現武器平臺與其它作戰平臺進行信息交換的數據鏈。美軍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開發出了功能相對簡單的武器數據鏈,如AN/AQX-14、AN/AWW-13和戰斧導彈載數據鏈等。當時,這種數據鏈的誕生完全是美軍追求打擊效率的產物,且只有一些特定的武器彈藥可以加裝數據鏈。目前所指的武器數據鏈已不僅僅是用于提高對武器的控制能力,它已成為武器與其它作戰單元如控制飛機、地面作戰單元等及時交換信息的手段。
在精確制導武器上加裝數據鏈,讓這些武器利用其它系統獲得的信息,可以避免在武器上加裝昂貴的傳感器。例如戰斗機或偵察機在跟蹤車輛時,就可以通過數據鏈將不斷更新的目標坐標信息傳送給飛行中的精確制導武器,引導其準確攻擊目標。另外,還可以利用武器數據鏈對攻擊過程加以嚴格控制,即利用武器數據鏈實現中途取消攻擊,從而避免誤傷不希望攻擊的目標。
對天氣要求比較高,無法實現超視距攻擊
CBU-54制導炸彈的實戰運用,標志著美軍武器數據鏈已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根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8月28日的報道,GBU-54制導炸彈被投放后需要用激光跟蹤目標,直到擊中目標為止。也就是說,F-16戰斗機住發射制導炸彈后,需要運用激光對處于運動狀態的地而目標進行不間斷掃描定位,并不間斷地把目標位置變化信息提供給炸彈,使其不斷修正航姿和軌道。由于這種激光通信存在著因云和雨吸收導致光鏈路迅速衰落的缺點,所以,在大雨、大霧等惡劣大氣條件時,GBU-54制導炸彈可能會因無法得到準確的目標位置變化信息而降低打擊精度。這說明,目前GBU-54制導炸彈的使用,不僅對于天氣的要求比較高,而且,也暫時無法實現超視距攻擊。
隨著美軍網絡中心作戰樣式的提出和網絡中心作戰體系的不斷完善,美軍希望利用武器數據鏈將普通武器彈藥也納入其網絡中心作戰體系,也就是讓武器彈藥也成為網絡中心作戰體系的一個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GBU-54制導炸彈上的武器數據鏈目前不能支持本武器甲臺以外的傳感器分發和控制,就不能夠很好地符合網絡中心作戰樣式的要求,仍需進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武器數據鏈技術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是毋席置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