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你好!我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在一次外出聯系業務的途中發生車禍,由于救治不及時,導致右腿變瘸,經有關部門認定為工傷。喪失部分勞動能力。傷愈后,我向公司要求調到后勤部門從事辦公室工作,但公司沒有同意。此時,正好公司效益不好,生產經營有了比較大的困難,開始合并部門、裁減人員,我也在被裁減人員之列,隨之被解除勞動合同。我找領導理論,獲得的答復是“公司效益不好就可以裁員”。請問:我是因為工作負傷的,公司能把我裁掉嗎?
孫先生
孫先生:
公司不能以效益不好、生產經營發生困難為由與你解除勞動合同。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有下列情況之一……可以裁減人員:(一)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二)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三)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后,仍需裁減人員的;(四)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第四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支付賠償金。”第八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該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用人單位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如果發生了《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情形之一的,經過法定程序后,可以裁減人員,即通常所說的經濟性裁員,但是這一權利的行使是有限制的。第四十二條規定了不適用經濟性裁員的若干情形,其中就包括工傷并喪失部分勞動能力的。因此用人單位以經濟性裁員為由與你解除勞動合同是違法的,你可以要求用人單位繼續履行合同;考慮到你的實際狀況,如果勞動合同無法實際繼續履行或者你不要求繼續履行的,可以以經濟補償金標準的二倍向公司主張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