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產品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以及政策法律體系是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的三大支撐體系。其中,農產品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是保障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信息的收集、記錄、管理、傳遞的有效監控。農產品跟蹤追溯系統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實現了供應鏈節點企業之間的信息透明,提高了供應鏈管理的柔性,降低了供應鏈管理的成本和風險,使農產品在從田頭到餐桌的這一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透明和可以控制的狀態,農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這兩大支撐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實現了信息的無縫連接,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企業和消費,乃至政府者都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產品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體系;農產品物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志碼:A
Establishing APSC Supporting Indexes on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WANG Duo-hong1, YAN Yu-song2, ZHANG Rong3,Li Ping1
(1.Compus Emei,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Sichuan Emei 614202,China;
2.College of Logistics,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China;
3.Chongqing Passenger Traffic Section, Chengdu Railway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400014,China)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supporting indexes about the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th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the police and law system,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Th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guarantees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and food, realizes a valid supervision for record, manage, delivering of the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system, based on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carries out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of supply chain node's enterprise, raises flexibility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lowers costs and risk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lways makes agricultural product a kind of transparency state to be controlled from the farmland to dining table and guarantees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On the two supporting system, we found a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It realizes a sewless conjunction of information, guarantees the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and raises much meaning to enterprises, consumption and government.
Key words: The insp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the trace and retrospection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supply chain.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模式主要是以農戶為主,農產品生產、屠宰、加工、零售環節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的規模小且較分散,在此過程中由于疾病、藥物殘渣、污染等因素的存在,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得不到保證。同時,由于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涉及的環節眾多,要實現農產品的質量管理控制,必須對農產品供應鏈進行優化重組,對農產品安全管理進行有效監控,以建立農產品物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
1 構建農產品物流跟蹤追溯系統的意義
可追溯性是在以歐洲瘋牛病危機為代表的食源性惡性事件在全球范圍內頻繁爆發的背景下,由法國等部分歐盟國家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生物技術食品政府間特別工作組會議上提出的一種旨在加強食品安全信息傳遞,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信息記錄體系[1]。從食品可追溯體系的實際功效出發,認為可追溯體系是一種基于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安全保障體系,一旦危害健康的問題發生后,可按照從原料上市至成品最終消費過程中各個環節所必須記載的信息,跟蹤食品流向,回收存在危害的尚未被消費食品,撤銷其上市許可,切斷源頭,消除危害減少損失的保障體系。
1.1 功能方面
建立起農業物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不但可以恢復農產品的信賴度,提升農產品安全性,提高經濟效益,推動農產品的出口,而且可以建立農產品基礎數據庫和信息網絡,以作為我國農業產業預測、決策以及誘導的依據和手段
1.2 消費者方面
對于消費者而言,減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良好的農產品質量可以顯著提高農產品安全水平,更加充分地保障公眾健康;增強消費者衛生意識 餐桌農產品安全性技術支撐體系的建立和推廣,可提高公眾對農產品安全體系的認識;通過向消費者提供生產商及加工商的全面信息,從而使消費者了解實情。農產品跟蹤、追溯系統的實施,農產品的來源地以及生產流程可從電腦中調出,消費者可以掌握供方信息并決定是否購買。
1.3 企業方面
對于企業而言,因產品不合格,保質期縮短,迫使企業頻繁回收其產品,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費用,系統的建立,有助于降低總生產成本企業;跟蹤、溯源制度也可以事先預測危害的原因與風險的程度,從而可以通過管理將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有安全隱患的企業將被迫退出市場,而生產質量好的企業也可以建立信譽,強化了各企業的責任;良好的產品質量將不斷增強消費者的信心,質量良好的企業,將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贏得大量的市場機會,降低商業風險。
1.4 政府方面
對于政府而言,產品質量的改善,有助于改善公眾健康狀況,減少公眾健康支出;有質量問題產品能夠即時召回,減少了公眾得病的機率,減少了因農產品原因帶來的疾病的傳播,減少政府在公眾健康上的支出。非關稅壁壘已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手段,系統的建立保障貿易的暢通,減少其成為國際貿易的壁壘。
2 農產品安全監控與管理體系
2.1 概念
農產品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是指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監控工作的機構以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的法律、標準、認證、技術等要素組成的體系。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障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實現對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信息的收集、記錄、管理、傳遞的有效監控。
2.2 監控與管理措施
為了確保農產品跟蹤追溯系統的有效實施,必須加強農產品流通環節的實施有效的控制。首先是從宏觀層面及國家政府層面進行全局的宏觀控制,其次是微觀層面及農產品跟蹤追溯系統內部技術層面進行有效控制:
在宏觀層面上,政府必須設置監管機構、出臺法律法規、制定有關標準,利用相關制度來彌補信息不對稱、不完全造成的市場失靈,建全農產品安全管理法規體系,強化安全監督執法力度,完善質量安全標準,制定農產品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以及信用制度,營造農產品安全信用環境,創造農產品安全信用文化。
在微觀層面上,建立作業標準,做到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建立系統品牌制度,推廣先進的檢測檢疫方法,實行產品召回制度,乃至加強系統數據審計以確保信息的真實有效。
3 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體系
3.1 概念
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是指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實現農產品價值而進行的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經濟活動。是由農民(農產品生產者),農產品采購加工企業,和農產品分銷商,零售商以及物流配送企業等\"從農田到餐桌\"上下游企業構成的網鏈狀式體系。具體地說,它包括農產品生產、收購、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配送、流通加工、分銷、信息活動等環節,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農產品價值增值和組織目標。農產品加工增值和綜合利用是減少農產品損失,延長其保存期限,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豐富人民生活使農產品資源得以充分利用的重要途徑。
3.2 基本結構
一般而言,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由四個環節組成:生產資料的供應環節、生產環節、加工環節及銷售環節。每個環節又涉及各自的相關子環節和不同的組織載體。供應鏈的表現模式的是一個網絡結構,是由物流、信息流、資金里流貫穿連接而成[2]。其簡化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3.3 現有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
農產品供應鏈的組織模式是指與農產品供應鏈相關的各個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而構成的一個能夠完成農產品流通功能的物流組織方式。在這里所探討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主要指畜肉、禽蛋、蔬菜、瓜果、水產品等生鮮活類,直接作為最終消費品供人們消費的農產品供應鏈,我國傳統的農產品物流供應鏈的主要形式如圖2所示 (粗線表示農產品的主要流通方式)。
3.4 基于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的供應鏈模式
通過對銷售渠道,生產、銷售的分析,農產品供應鏈構建為圖3所示的模型。根據農產品的流動的過程,從以下三個環節分別討論基于農產品跟蹤追溯的供應鏈的組織模式。
1)流通環節的組織--逐步實現批發市場向多區域性多功能的物流中心轉化
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對農產品的流通模式有著重大影響,通過對生產與銷售的模式進行組織,為流通環節的組織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物流中心的集約化的統一生產與銷售,有助于銷售渠道的簡化與統一,為一體化的采購、運輸、存儲、加工提供了條件。因此,實現農產品物流中心的功能集約化減少流通環節,減少被污染的機率。同時,通過加強物流中心的信息建設,實現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
2)生產環節的組織--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農業生產統一管理
通過有效的組織與管理,以契約為手段,聯合投資組建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使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社會化水平大大提高,克服了一家一戶的個體生產者固有的封閉性和保守性,增強了我國廣大分散農戶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了農業統一生產安排、農資采購、生產管理、以及技術信息服務等環節或上合作經營,降低物流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最終達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3)銷售環節的組織--實行以農貿市為主,超市連鎖為輔的銷售組織方式
農貿市場作為農產品的銷售終端,其傳統的組織方式,很難滿足農產品跟蹤追溯系統的需求。超市作為一個集約化經營程度較高的企業形態,是當前比較適于農產品跟蹤、追溯的需求,但其采購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與組織:首先,進一步推廣農改超的改革,使農貿市場逐步轉型;其次,逐步改變農貿市場原有的貿易方式,在農貿市場中引入超市連鎖店;第三,加強產品的質量認真,加強產品的市場準入;最后,簡化市場的功能,禁止在市場內部進行加工。
5 現代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體系
所謂構建現代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平臺,就是結合物流行業發展的特點,理順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體系構建的邏輯脈絡,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體系,從而提高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體系的集約性、系統性,增強其綜合調控能力的一種平臺。
現代農產品物流政策法律平臺由宏觀、中觀和微觀三種環境下的政策法律構成。
5.1 宏觀環境
國家頒布的所有與農業有關的政策法律平臺是宏觀環境,是把握現代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大方向和大環境。要發展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應在此環境下加強政府的引導與協調。
5.2 中觀環境
國家及其相關行業制訂頒布的所有與有關物流的政策法律平臺是中觀環境,主要包括鐵路法、海商法等法律,公路水路鐵路航空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海港管理暫行條例、公路管理條例、航道管理條例,關于發展聯合運輸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關于進一步發展國內集裝箱運輸的通知等行政法規,由中央各部委頒布包括有關于商品包裝的暫行規定、商業運輸管理辦法、鐵路貨物運輸規程、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定,關于加強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促進運輸企業發展綜合物流服務的若干意見等規章[3]。要發展我國現代農產品物流應在此環境下制定與農產品物流協調發展的農產品物流發展標準化體系、建立農產品物流經濟環境制度體系和建立農產品物流市場規范化制度等。
5.3 微觀環境
國家及其有關部門制訂的有關農產品物流的法律法規體系,就是微觀環境,是指導現代農產品物流如何進行具體運作的政策法律平臺。
6 結束語
農產品安全監督與管理體系、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以及政策法律體系是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的三大支撐體系。在這三大支撐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農產品供應鏈跟蹤追溯系統,實現了信息的無縫連接,保障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對企業和消費,乃至政府者都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北京: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牛肉產品跟蹤與追溯指南[M].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2004.
[2] 袁 濤. 農產品供應鏈追溯體系構建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學,2007(3):52-56.
[3]李松慶.構建我國物流法律法規體系的思路[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4(2):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