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是運用繪畫的法則講述著對大自然的主觀認識,詮釋其人性化,通過感官傳達愉悅,使人性與大自然景觀和諧地交融。中國畫的審美理念并非依賴對大自然形態的逼真刻畫,而是用夸張的語言模式充分體現真意與境界。
中國畫的傳統是十分優秀的,它應該成為藝術創作的動力。雖然傳統中國畫語匯與客觀物象已經很有對應關系,但它卻可能對應著某種審美情趣和欣賞節奏,供畫家隨意調動和取用。
中國畫歷來是依托傳統的延續和發展為模式,研究中國畫的延續和發展首先要步入歷史長河,瀏覽歷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狀態與發展規律,理解不同時代的崇尚及思維方式,不應回避與當代的碰撞,而應尋找融合點,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法則規律與當代大環境共融。
當然,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交叉、滲透,中國畫的程式也會逐漸異化。畫家們在觀察與表現自然形象的不斷實踐中,也會形成新的程式、新的表現手法。藝術向傳統回歸,不是倒退 ,它是一種前進、一種發展。所以,中國畫不是不求變,更不是食古不化。它的變化從不以否定自己的傳統為代價,而總是千方百計地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在傳統中脫胎換骨,來尋求新的藝術生命。
中國畫獨特的筆墨表現形式從來就沒有失去它的價值,筆墨的組合應當更豐富。然而現代審美意識的多元化,進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這一高度重新審視大自然并與之交流,探索重新組合筆墨架構的圖式,于純自然物象中尋找更符合東方獨特的理性塑造方法,借原意識固有的對傳統筆墨塑造手段加以改造重新排列組合,確立符合自我的繪畫樣式。
意境是中國藝術獨特的審美命題。中國畫從來不把如實描繪自然物象作為目的,它更注重的是『取之象外』追求情與景、意與象的交融統一,抒發主體的情懷。
中國畫追求人與自然的同一,強調主客觀的統一和無間。主張眼到、心到、意到。它當然也要面對客觀物象,但這些物象經過審美主體交融后也就蛻變成一種精神狀態的物化方式,絕不再拘泥于客觀真實的質量標準。對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不必去知,更無刻意去知。于是,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而講散點透視,不講三度空間而講兩度空間,不講塊面刻畫而講輪廓勾勒,不講物理重心而講視覺感受。它以線條為魂魄,使描繪對象掙脫物理形象而獲得提煉,變成一種具有主觀意識的精神軌跡,發揮著遠遠超出客觀形體本身的精神效應。
不同時代的造型藝術詮釋著對時代的審美標準,如何評介其標準是藝術家們富有責任感而又難以自解的探索與追求,諸多因素的終結應融歸于符合當代審美理念的大環境中去。
山水即人,潑山寫水實則是反映人的精神、人的品格、人的學問修養。有第一流的人品、學問、修養,才有第一流的作品,才有望達到山水畫中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鄞鄂,隨手寫來,皆為山水傳神。』只有通過學習,體驗大自然,提高思想、道德、人品、境界的全面修養,開拓胸襟,方能超然物外,融萬趣于神思,暢神于天地之外。

名稱程振國作品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68cm
年代2007年

名稱山村小景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68cm
年代2005年

名稱隔江聽雨圖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93cm×450cm
年代2008年

名稱高山聽泉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136cm×68cm
年代2006年

名稱吟秋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68cm
年代2006年

名稱峽江一路云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190cm×500cm
年代2008年

名稱峽江一路云(局部)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年代2008年

名稱云南怒江山水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136cm×68cm
年代2007年

名稱云南怒江山水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136cm×68cm
年代2007年

名稱游黔東南
作者程振國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136cm×68cm
年代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