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君有豐富的閱歷和藝術修養,他學識廣博且謙虛寬容,他的作品風格變化較多,從傳統的功夫入手而不拘泥于傳統形式,從民族文化的情調出發而不局限于民族文化的固有形態,他善于用復色與中間色,亦善于將某些西方現代技法與觀念不露斧鑒痕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他更立足于中國人那種詩情畫意般的感受與隨和開朗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明快灑脫,有氣勢、蓄情趣、富靈氣、出新意、大膽潑辣而又具有飄逸之風,不論山水、花鳥、人物。瀟灑自如仿佛信手拈來。在他的作品中,傳統味、現代感似乎是和諧地熔為一爐。他對藝術傾注了滿腔熱情,他的作品不但在國內獲得最廣泛的好評,并且在東南亞與歐美獲得了較高的贊譽,他在法國等地舉行的個人畫展得到了西方行家們的極高評價,被贊為東方文化與現代藝術高度統一的曲范之一。
——陳綬祥
中國四川三蘇博物館館長周華君,是一位虔誠而純粹的畫家,憑著藝術家的本能和通靈之心,在二十年間,他創造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多思善悟,其筆下之荷花散發迷人之清香,與梵·高之向日葵實屬異曲同工。
——F·LAVRENE(法國)《巴黎LI期刊》
讀華君的畫,一股飄逸\"俊發\"之氣撲面而來。華君筆端的山水、人物、花卉、鳥獸無不生氣流行。傳統的潑墨技法與現代感的和諧使華君的畫作給人留下至深的印象。誠如一位法國評論家所言:\"周華君先生的作品跨越了東西方象征之界限。\"
——法國 《歐洲時報》
這也可說,他的畫已煉到太極的懂勁境界了,一粗率便不可捉摸出其圓轉間\"毋使有缺陷,毋使有凹凸\"的精妙。如果我要來評他的畫,那第一是冷,第二是艷,第三是清,第四是簡。冷而不失奔放,艷又處處秀潤,清也常婉麗卓約,簡而又顯出蓬勃生機。在墨的淡薄中求厚,在運筆的快速中求韻律。他著色鮮明,便顯出一種特有的清麗晶瑩,像朝露常潤不紊,像霜月交寒生輝一般。這真是人到中年筆也秋啊!冷而且絕,清而且簡,便也交織出一種冷而晶瑩、簡妙清空的很特殊的審美境界來。
——《人到中年筆也秋》·董欣賓
我喜歡把周華君的水墨藝術以\"自然音詩\"來加以概括。人們驚嘆畫家何以能創出這等氣概、這等壯闊、這等詩情的自然與人生交融的畫卷。作為欣賞者我們從中感受到這是天地萬物之浩大與瑰麗,感受到的是自然詩情、廣博情懷與不息的生命律動。作為藝術創造,他筆下的無論是山水、人物與荷花都水墨渾然、淋漓酣暢、滋潤厚重、氤氳幻化、萬千氣象……畫家的主觀想象得到充分發揮,又充滿一種彌漫生命激情的生動氣息。
《重建水墨符號的空間》——論周華君的水墨藝術·徐恩存
艱苦豐富的經歷造就了華君性格中的東坡式的詩人氣質,仁厚、悲天憫人及心靈觸角的異常敏銳。華君自覺地以這種心態去體驗人生,感受大千世界,凝煉了最具鮮明特色的作品。無怪乎不少藝術評論家稱周華君\"得蘇子精華\"。 ——摘自《世界日報》
周華君今年六月應邀訪法,已分別在里昂、巴黎舉辦了兩次畫展,由于他的作品富于靈氣、現代感和內涵,雖以中國傳統水墨技巧畫山水、風景、花鳥,西方人都能體驗到美感,因此華君在此間被譽為\"杰出的文化使者”。
——《國際商報》
華君一直在找自己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感情,自己的追求。我個人認為二十年來他找到了荷花這種題材,這是前無古人的,他這種荷花系列能做到墨和色的有機結合,墨借著色顯得很華滋,色借著墨雖然是淡墨又顯得很厚實,總體來看是淡雅的,淡雅中又有一種很純厚的情味和意韻,畫的內涵也很豐富,耐人品味。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這每一色塊每一筆觸,每一幅畫的構成,包括他的題款,都是燦爛晶瑩的,我相信這樣的畫才能留在歷史上。
——杜哲森
華君的作品水用得很好,他這種很清很淡的東西,水和淡墨淡色用得這么好,恐怕還是現代以后的東西,周華君很能把握自己的個性才能和這種技法融合在一起,這是一種很難把握的效果,畫面整個題款也是很不錯,能看出他本身的靈氣和潛能,他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更大的成果。
——陳醉

名稱花紅又一秋
作者周華君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136cm
年代2005年

名稱采蓮時節一夜新
作者周華君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136cm
年代2007年

名稱故園荷花多夢
作者周華君
材質紙本水墨
尺寸68cm×68cm
年代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