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是治療癲癇的,但也會引起癲癇發作。已被大量事實所證實??梢允前l作類型的加重。也可以出現新的發作類型。此種現象一旦發生,將明顯影響病人的預后。
藥物中毒
苯妥英鈉是一種長時間廣泛應用的藥物,故引起癲癇發作的病例報道最多。中毒病人可由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變成類角弓反張樣表現,或表現為復雜部分性發作。有的病人中毒后出現舞蹈手足徐動癥,極易誤診為癲癇持續狀態,因而不適當地增加苯妥英鈉劑量。導致癲癇發作加劇。
其他如卡馬西平、丙戊酸等,也可引起癲癇發作加劇。部分性癲癇發作可能是卡馬西平中毒的表現,減少藥物劑量后可戲劇性地好轉。丙戊酸類藥物(丙戊酸鈉、丙戊酸鎂、丙戊酰胺等)引起癲癇發作加劇,可伴有高血氨中毒的早期表現。
多種抗癲癇藥物聯合應用,更易導致癲癇發作加劇。減少用藥種類或劑量,可明顯好轉。
藥物特殊作用
所謂藥物的特殊作用,是病人對藥物的一種特異性反應。這類病人血藥濃度低于中毒劑量,所以必須停藥而不是減量,大多數報道病例都是由卡馬西平引起。
卡馬西平可引起全身性癲癇病人典型或非典型失神發作、強直性發作、肌陣攣發作、全身性強直——陣攣性發作、良性原發性部分性癲癇、青少年肌陣攣性癲癇等。
苯二氮(艸卓)類(如安定、硝基安定、氯硝基安定等)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抗癲癇藥物??诜擃愃幬锖蟠蠹s有6%的病人出現癲癇發作加重,特別是強直和失神發作。在嬰兒痙攣癥中使用氯硝西泮,可引起類強直性發作或“小發作”。靜脈注射該類藥物可以治療癲癇持續狀態,但也可引起癲癇持續狀態。文獻報道,有的癲癇病人靜注安定后。迅速使頻繁發作轉為強直性癲癇持續狀態,并伴有腦電圖彌漫性、節律性棘波。
近些年來發現一些新的抗癲癇藥物,如拉莫三嗪、氨已烯酸、加巴噴丁等,都有加重癲癇發作的報道。應引起重視。
目前認為,下列情況易發生抗癲癇藥引起的癲癇發作頻率增加:青年,尤其是兒童;用藥前發作頻率高者;多藥聯合應用者;有精神衰竭者;腦電圖有明顯癲癇樣活動者。因此,建議在癲癇開始治療前,必須明確診斷與分類;兒童癲癇綜合征明確診斷前。最好用丙戊酸單藥治療;卡馬西平不用于失神發作、嬰兒或青少年肌陣孿性癲癇;卡馬西平用于混合性發作時必須謹慎;苯妥英鈉與氨已烯酸用于治療失神小發作、肌陣孿性發作者也應謹慎;有些病人的發作頻率增加是抗癲癇藥物過量的唯一表現,減量或停用不必要的多藥治療可以緩解。當治療中出現未預料到的發作加重或新的發作類型時,不可盲目增加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