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對各種污染,如大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等,已高度警覺,并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盡量減少污染源對身體造成傷害。然而卻往往忽視了人體內環境的污染。這種狀況如果得不到及時改善,同樣會引發疾病,危害身體健康。
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污染源。有關專家指出,人體在新陳代謝中會產生許多廢棄物,即人體內的“垃圾”。據測定,呼吸系統排出的化學物質有149種,皮膚表面排出的有271種,腸道氣體中有250種,汗液中有151種,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醛、丙酮、苯等。如果這些有毒物質在人多密集、空氣不流暢的公共場所或居室內聚積,就會使空氣污濁,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人所共知,人體的糞便、尿和汗液等,都是重要的污染源;說話、打噴嚏、咳嗽濺出的唾沫,也能夠把病菌帶到空氣中造成污染。另外,人體皮膚每小時約有60萬粒皮屑脫落。它們隨著鞋、襪、衣、被等撒落到屋內空氣中,形成污染。
人體內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垃圾”,那么排污就至關重要。要保障人體健康,下面三種排污方式格外重要,千萬不可忽視。
一是要及時清除腸道的廢棄物。因為食物的殘渣形成糞便后,其中含有大量的毒素和細菌,如不及時清除,這些細菌和毒素就會在腸道內滋生繁殖,產生更多的毒素;這些毒素被人體重復吸收后,會使血液混濁,導致許多疾病。所以,一定要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為了保持大便通暢,應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纖維的食物,將腸壁里的污垢清除出來。
二是要及時清除組織間的廢棄物。血液在輸送氧和營養的過程中,也會產生一些廢棄物。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有平均20克的廢棄物產生。如不及時清除,就會使機體中毒,輕者感到不適,重者生病甚至危及生命。為了使血液中的廢棄物能及時迅速地排出,要養成每天按時適量飲水的習慣,特別是早晨和晚上應多飲一些水,沖淡血液和組織液的濃度,使其中的毒素及時排出。
三是及時清除呼吸器官中的廢棄物。人的肺部有7.5億多個肺泡,平時只有1/3的肺泡參加活動,而其余的肺泡處于休眠狀態,里面積存的“死空氣”呼不出來。如果參加活動的肺泡少了,“死空氣”積存得越多,新鮮空氣進入的越少,便會形成慢性缺氧狀態。因此,要多進行體育鍛煉,加大肺活量,呼出污濁氣體,吸收新鮮空氣。平日要注意開窗通風,讓屋內空氣保持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