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是糖尿病的合并癥之一。大多起痛緩慢,可歷經數年。主要臨床表現為腰酸腿痛、手指抽搐、腓腸肌痙攣(俗稱小腿抽筋),骨頭變脆易折,甚至出現腰彎背駝、跛行等畸形。X線檢查發現骨密度下降。
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持續性高血糖造成滲透性利尿。使大量的鈣從尿中排除,進而引起血鈣降低。當血鈣持續降低時,甲狀旁腺長期受缺鈣的刺激。可發生繼發性功能性亢進,持續過量地分泌甲狀旁腺素,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強,使骨組織中的鈣游離進入血液,發生鈣遷徙。鈣遷徙可使骨鈣的總含量減少,老年糖尿病人便出現骨質疏松。此外,鈣遷徙還使骨鈣游離進入血液后,在動脈血管壁上沉積,使動脈血管失去彈性,產生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骨骼供血不足,加重骨質疏松。
預防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是十分重要的。(1)中老年人一旦出現腰酸腿痛,小腿抽筋,以及骨頭受輕微外力便發生骨折時,除了檢測血鈣和骨骼X線時,還應做血糖、尿糖檢查,以防隱匿性糖尿病。(2)及早控制糖尿病,平穩、持久、有效地控制血糖趨向正常范圍,是防止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發生的關鍵。(3)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海產品、大豆等。(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對鈣質的吸收利用。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經過積極治療,既可避免其發展,也可促進糖尿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