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腎聯合移植手術成功
近日,西安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肝膽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醫務人員攜手攻關,成功地完成了國內首例心、肝、腎同時一次移植手術。
接受手術的女患者今年47歲,是陜西省安康市的一名普通農婦。曾因結石性膽囊炎在當地實施膽囊切除術;其后又查出乙肝小三陽,2007年初被診斷為肝硬化;2008年初雙下肢出現浮腫。西京醫院多科會診得出結論:患者乙肝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腎小球腎炎導致尿毒癥腎功能衰竭、擴張型心肌病、脾大、肝部感染,同時,心、肝、腎3個臟器均出現功能衰竭,生命垂危。在患者及家屬的強烈要求下,肝膽外科主任竇科峰教授決定聯合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專家。為患者實施心、肝、腎同時聯合移植。
西京醫院為該患者先后組織了4次全院大會診,除上述3個手術科室外,涉及整形、麻醉、輸血、藥劑等20余個相關科室。在精細設計手術方案和縝密準備后,患者被推進手術室,3組手術人員按心臟、肝臟、腎臟的順序實施手術。手術歷經16小時,縫合近千針。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各項生命指標恢復良好,新移植的器官已健康存活。
益氣化瘀中藥防治椎間盤退變
椎間盤退變性疾病主要是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癥等,是嚴重困擾中老年人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問題。上海中醫藥大學王擁軍教授、施杞教授等人完成的益氣化瘀中藥防治椎間盤突出的研究課題,從細胞生物學角度闡明了益氣化瘀方藥防治椎間盤突出的機制,獲得200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王擁軍和施杞教授根據脊柱力學失衡是椎間盤退變主要機制的原理,建立了動靜力失衡性大鼠頸椎間盤退變模型,提出了致炎性因素誘導椎間盤退變的觀點;證實椎間盤退變的實質是椎間盤細胞外基質降解和椎間盤細胞凋亡,炎性因子在其中起重要作用;提出并證實“恢復脊柱平衡”的學術思想,為非手術療法防治椎間盤退變性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進一步揭示了椎間盤退變的內在規律。
研究人員應用現代生命科學技術,在研究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動物模型和檢測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調和氣血”防治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的學術思想和“益氣化瘀”的防治原則,總結出經驗方“益氣化瘀方”。臨床試驗證明,益氣化瘀方治療椎間盤退變性疾病療效確切.顯著改善相關癥狀和體征,沒有明顯毒副作用。
聯合分子靶向治療惡性腫瘤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李留樹教授等人,通過聯合使用西妥昔單克隆抗體、貝筏單克隆抗體等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晚期而且有肺、肝轉移的結腸癌、直腸癌患者31例,均達到完全緩解效果,顯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據介紹,引起腫瘤生長的因素不同,以結、直腸癌為例,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和血管內生長因子受體比正常人要高100倍。國外研究顯示,用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可使晚期轉移性大腸癌的中位生存期提高至20個月。針對這些靶點治療能抑制腫瘤生長的特點,李留樹教授等人把目光聚焦在本溪及東北地區高發的結腸癌、直腸癌的分子靶向治療上。自2004年以來,他們選擇晚期且有肝肺轉移、已失去手術治療機會的結腸癌、直腸癌患者31例,采用能分辨各種腫瘤分子治療靶標和分子分型檢測方法,聯合使用西妥昔單克隆抗體和貝筏單克隆抗體等分子靶向藥物。同時輔以中藥增效排毒,提高病人的免疫力。臨床證明,這些患者均達到了腫瘤完全緩解,最長無病生存期達37個月。平均無痛生存期達16個月。
耳廓再造與聽力重建術
最近,河南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與耳鼻喉科專家聯手,成功為一例左側小耳畸形的16歲患兒實施了同期耳廓再造與聽力重建手術?;純撼錾鷷r就出現左側小耳畸形,左耳廓部位僅長著一個肉疙瘩,而且沒有聽覺。家人帶他到河南省人民醫院整形外科就診,經檢查,患兒左側外耳道骨性閉鎖,左耳聽力基本喪失。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醫師與耳鼻喉科劉宏建副主任醫師討論后,決定為患兒同期施行耳廓再造與聽力重建手術。經檢查,患兒的中耳腔基本沒有發育、下頜骨、顱骨也存在畸形。此類患者經常會有面部神經變異,而手術牽涉面部神經走勢,相當復雜。經過周密的準備,整形外科康深松副主任醫師和耳鼻喉科劉宏建副主任醫師共同努力,歷時近5個小時,為患兒成功完成手術。
據康深松副主任醫師介紹,在傳統的治療方式中,耳廓再造和聽力重建二者常常不能兼顧。兩位專家合理設計手術切口和皮瓣,對患處進行仔細分離,保證良好的外耳血運,為患兒重建聽力,再造耳廓。術后,患兒再造的耳廓形態良好,外耳道寬暢,聽力基本恢復,目前已康復出院。
據悉,這是河南省首例同期耳廓再造與聽力重建手術,此項手術的開展,使河南省對小耳畸形的治療水平步入先進行列。
(王文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