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托”是一些以欺騙手段介紹病人到非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以騙取病人錢財為目的的專業醫療騙子。不僅導致病人錢財損失,而且耽誤病人病情,影響社會安定和諧。筆者長期在醫院工作,根據所見所聞,就“醫托”的形跡和欺騙手段揭露如下,供病人參考。
“醫托”多混跡正規醫院門口和掛號收費處
“醫托”為尋找獵物,到病員較多的大、中型醫院門口、候診大廳、診室門口、掛號處、收費處等地方,混入病人及其家屬之中,目光游離,東張西望,四處尋找“獵物”。一旦發現表情焦慮、面帶愁容、看上去帶有錢財(尤其是操外地口音)的病人,他們便會走上前去接近他們,察顏觀色,尋找“突破口”——即抓住病人求醫心切、缺乏醫藥知識、對本地就診環境不熟悉的弱點,實施下一步欺詐計劃。
“醫托”多“熱情主動”地跟就診病人搭訕 “醫托”得知病人身患重病或疑難雜癥而且求醫心切后,便會假裝關心地跟病人搭訕,如詢問病人“您得了什么病呀?”、“您治了多久啦?”、“您花了多少錢呀?”等等。病人(尤其是外地病人)見在陌生的地方有人這么“關心”自己,大多如沐春風或久雨逢甘露,心里十分感動,于是放松警惕,把自己的病情、錢財,甚至隱私等信息和盤托出。
“醫托”多“好心”勸病人到熟悉的“專家”處就診 “醫托”會假裝偶然不經意地想起自己曾經認識某位專治病人這種病的“老專家”(或“老軍醫”),熱情洋溢地對病人說“我認識某某‘老專家’(或‘老軍醫’),他(或她)是專門治您這種病的,而且價格比醫院便宜……”為增強“說服力”,有的“醫托”甚至說自己也曾患這病,幸虧他(或她)給自己治好。病人一般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被“醫托”牽著鼻子走。
“醫托”完成“導診”任務后叫病人好好接受“治療” “醫托”轉彎抹角地帶病人到“老專家”(或“老軍醫”)行醫的地方后,把病人交給“老專家”(或“老軍醫”),然后言談中裝出一副與“老專家”(或“老軍醫”)很熟的樣子,甚至會裝模作樣地再次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最后吩咐病人好好聽“老專家”(或“老軍醫”)的話,接受治療,自己抽身離去。至于“回扣”或“提成”,當然是在病人“大出血”后或月底結清。
除此之外,“醫托”還具有一些蛛絲馬跡,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希望病人(尤其是外地病人)到大、中型醫院就診時提高警惕,細心觀察。對于不相識的“古道熱腸”者,不要輕易透露自己的就診信息,以免上當受騙,浪費錢財,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