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報道)2007年9月14日,國家衛生部發布緊急公告:近日連續接到河北省和山西省發生肉毒桿菌毒素中毒事件的報告。經河北省衛生廳調查,在石家莊市乾豐食品有限公司、石家莊市東光食品有限公司、石家莊市獨一家食品有限公司、定州市新宗食品有限公司、饒陽縣健民食品廠生產的“肉疙瘩”火腿腸中檢出肉毒毒素。衛生部已明令上述產品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立即停止生產、銷售并收回上述產品。這是我國規模最大、牽涉生產廠家最多的一起肉毒中毒事件。
[新聞解讀]很多人都認為,夏天氣溫高、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敗變質,是食物中毒的多發季節。但很少有人知道,有一種食物中毒多在冬春季節發生,而且往往會使人喪命,這就是肉毒中毒癥,全名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
肉毒中毒是因為人們吃了含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品而發病。在我國新疆、青海、西藏以及寧夏、甘肅、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安徽、陜西、吉林、黑龍江、遼寧、江蘇、湖南、四山川等18個省區時有發生,多呈散發型流行。常見因食用了自制的豆類和面醬類發酵制品,以及肉類、罐頭食品等而得病。肉毒桿菌是一種芽孢菌,抵抗力極強,在中性條件下需加熱煮沸6小時才能被殺死。肉毒桿菌廣泛存在于土壤、水及人畜的糞便里。有人做過調查,在流行區的土壤里檢出率為22.2%,發酵食品中檢出率為14.88%。所幸的是,僅吞食肉毒桿菌并不致病,只有食用了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毒素才會使人患病。食品被肉毒桿菌污染以后,在適當溫度及厭氧條件下,便生長繁殖,并產生大量的外毒素。這種外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人們食入或從呼吸道吸入這種毒素以后,神經系統便遭到破壞,出現中毒癥狀。肉毒中毒的臨床癥狀表現,與進入人體的毒素量相關。潛伏期短則3~6小時,長者8~12天,一般為12~72小時。病人出現頭暈、頭痛、乏力;惡心、嘔吐、腹脹、腹痛或腹瀉;視物模糊、眼瞼下垂、復視;口干、咀嚼困難、吞咽困難、舌硬、言語不清、四肢麻木、肌肉麻痹;等。嚴重中毒者出現呼吸困難,常因呼吸麻痹死亡。病死前體溫正常,意識清楚,十分痛苦。病死率為55%左右。救治肉毒中毒病人,應早診斷、早治療。采取催吐、洗胃、導瀉、洗腸等措施,以及對癥治療和支持療法,如吸痰、給氧、輸液、人工呼吸或氣管切開等。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注射肉毒抗毒血清。
預防肉毒中毒:
1、嚴格規范食品生產的程序。這次肉毒中毒事件發生是“肉疙瘩”火腿腸闖的禍,而且涉及五個生產廠家l這說明該地區“肉疙瘩”火腿腸的生產程序不規范、不嚴格,使得肉毒桿菌有機可乘。據報道,英國老人萊利1 955年舉辦新婚典禮時買的一只罐頭雞,放在雜貨儲藏架里忘了吃,一放就是50年。當他在慶祝自己金婚典禮上,吃這只十分有意義的雞時,仍美味可口,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說明規范罐頭食品的生產工藝程序,對保證罐頭食品的質量十分重要!
2、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的監督和管理。據報道,今年8月19、20日兩天,香港政府食物安全中心發布公告,回收感染肉毒桿菌毒素的3種熱狗辣椒醬,并建議市民不要食用另外7種由美國一些企業制造的罐裝食品。這次“肉疙瘩”火腿腸闖禍,如果我們的監管部門在事發之前認真檢測,采取相應措施,就不會釀成大禍了。
3、家制發酵豆類、面醬等食品,應注意制作前的加熱、滅菌和制作中的預防污染措施。貯存較久或發酵過的食品,能回鍋加熱的應盡量回鍋加熱后食用。
4、胖聽的罐頭和有異味的罐裝食物,不能食用。
5、我國北方地區,冬春寒冷缺菜,民間有制作和食用發酵豆制品的習慣,使得肉毒中毒多發生于北方地區。青藏地區的藏族兄弟,喜食冬藏的生牛肉,使得肉毒中毒在我國呈冬春季節多發的現象,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