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不是達·芬奇的傳世名作嗎?怎么,你也敢挑戰大師?”
“對,我就有這個‘實力’!”
“哈,我們倒要瞧瞧!”
●目的
1.培養兒童的美術欣賞能力,及根據自己對名作的感受進行臨摹創意的能力。
2.學習名作《最后的晚餐》對人物、道具、動作、表情、色彩的處理。
●方法
欣賞—啟發—表演—創作
●準備
畫紙、顏料、畫筆等。
●實施
一、欣賞畫作
《最后的晚餐》達·芬奇(約1495年-1498年,壁畫 420厘米×910厘米,現藏于米蘭圣瑪利亞德爾格契修道院)
二、讀畫感受
1.餐桌旁共有多少人,哪一個是耶穌?他的動作表情是怎樣的,你能來模仿一下嗎?
2.你認為畫中是誰出賣了耶穌?誰是叛徒?為什么?你能表演一下這個叛徒的表情和動作嗎?
3.耶穌的其他門徒在聽到耶穌說“你們中有一人出賣了我”時,每個人的表情和動作有什么不同?你能猜想出他們會說什么話嗎?你能分別表演一下動作和對話嗎?
4.桌子上有什么?它們這樣的擺放有什么特別?
三、名畫再現(表演)
通過畫面人物性格與表情的解析,現在讓13位學員來表演這一場面,馬上開始行動吧!模仿的過程中要注意人物的動態、表情與周圍人物的關系。看一看誰模仿得最像。
四、感受創作
欣賞完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后,學員們有什么感想呢?你也來畫一張《最后的晚餐》吧,相信你一定能畫得比達·芬奇還要好的!
●評價
學員是否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參與表演活動;學員的美術表現是否生動,人物關系是否安排得當。
●拓展
作品完成后,把人物添加上對白,把你畫中的故事講述給同學或父母聽,讓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創意和繪畫的快樂吧!
《最后的晚餐》是由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創作,是所有同題材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畫面中的人物,其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劃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這些典型性格的描繪與畫題主旨密切配合,與構圖的多樣統一效果互為補充,使此畫無可爭議地成為世界美術寶庫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畫作講的是耶穌得知自己被弟子猶大出賣后,讓他的弟子——彼得通知在愈越節的晚上與眾弟子聚餐,目的不是吃飯,而是當眾揭露叛徒。當耶穌入座后即席說了一句:“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說完此話,整個場面陷于不安之中。過去的畫家無法生動地表現這一復雜的場面和弟子們各不相同的內心精神活動,唯達·芬奇從現實生活中對各種不同個性人物的觀察,獲得不同的個性形象,于是在畫中塑造了各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觀賞者可以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對畫中人作出不同的心理分析。
在達·芬奇畫《最后的晚餐》之前,所有的畫家對畫面藝術形象處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猶大與眾門徒分隔開,畫在餐桌的對面,處在孤立被審判的位置上。這是因為畫家們對人的內心復雜情感無法表現,從形象上難以區別善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