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編 / 王 偉
大家好,我是“一網打盡”的版主她日相呼,今天我們“一網打盡”聊的話題是:家長們總是說:“為什么我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畫得好?”下面就聽聽美術老師們是如何回答的吧!
是啊,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
家長的期望值都是比較高的,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孩子的世界。
老師們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怎么去解釋?聽聽大家的高招。
學習繪畫的目的不單單是每次完成一個作業,我們是用美術的形式對學生實施美育的教育。
讓家長信服的做法是教給家長如何去欣賞兒童畫,而且是多角度的,讓家長自己去體會。
大部分家長看到別的孩子畫得好,都會急在心里。有時還會當著孩子的面就表現出責怪。對于家長的這種表現,作為美術教育者,首先不應該責怪家長,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找機會,也來引領家長進入童畫世界,讓他們切身感受兒童美術,讓他們知道,兒童學畫重在學的過程,而不能只看結果。
一定要告訴家長:孩子天生就會畫畫,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所以畫出來的畫不一樣,這是很正常的。不要以一個標準來衡量孩子的畫,而要放低自己的心態,切身地體會一下孩子創作的過程。
我主要引導家長讓孩子多說說自己的創作想法,讓他們去從畫里聽孩子的心聲,如果你真的用心去聽了,一定會有很大驚喜的。
美國的家長送孩子學畫畫,臨別時會說:“寶貝,開心地玩!”;而中國的家長會說:“乖,要聽老師的話,好好畫畫。”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
我做了家長聯系手冊,這樣可以時時溝通。內設:本課的教學目的、內容,還會定期發布一些文章及家長的反饋。此外,還建立了博客對家長開放,用各種我們能做的事給家長“洗腦”。
每堂課都有教學反饋表,上課時只要聽到家長不正確的觀點,我就會及時糾正。課后還會開緊急家長會,跟他們講,走進教室第一件事不該是說:“看別人畫得多好啊!”而要說:“寶貝,你畫的是最棒的!”。總之,要經常跟家長溝通。
面對有這種問題的家長,我會對他們說出每個孩子不同的“繪畫語言”特征,比如有的線條大膽、流暢、自信;有的想象力豐富;有的色彩感覺非常好等。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特點,希望家長能夠看到孩子的優點,使孩子有信心用自己的繪畫語言去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
我們是在美術教育的前沿,我們的素質和觀念的高度,對教育觀念的普遍提高至關重要。所以,“內強素質”是我們每個人要努力做的。
繪畫是個性藝術、感受的藝術,“求異存同”是它的生命,要把這種核心理念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告訴家長。而家長的層次多樣,審美取向也不同,我們可以通過課堂作品賞析和展評等多種方式來溝通,只要我們努力去做,一定會有效果的。
聽了這么多老師的“言傳身教”,我想各位美術老師一定是受益匪淺。只要我們“心懷誠愛,內強自己”,相信我們的努力會讓家長們感受到的。
主編言論:諸位的分析絕對到位,根本用不到本老編插嘴,可是主持人又“命令”俺寫幾句,只能從命!用自己的實踐說事吧——“您拿自己孩子的畫和別的孩子比,您說比別人差,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不合算;您說自己的孩子好,孩子很容易自滿,結果是很容易造成不思進取的結果,更劃不來。最好的辦法是用自己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都給他(也許是她)滿腔熱情地鼓勵,如果沒有進步,立馬和老師溝通找出原因!”。回過頭來說,作為老師的您,準備好如何回答了嗎?(龍念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