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的藝術和建筑的重心,都放在神殿的建造上,建造得愈亮麗就愈代表城市的榮耀與宗教的興盛。從歷史來看,古希臘分成很多小城邦,每個城邦至少有一座自己的神殿,就像幾個世紀之后的歐洲,每個城鎮有自己的教堂一樣。
最著名的是位于雅典的衛星城亞克羅波利里的帕德嫩神殿。
雅典帕德嫩神殿上的人像
由菲底亞斯創作, 運用黃金、象牙、珍貴石材制成,巨大的底座有12公尺高,豎立在神殿內的圣堂中。這座神像起初備受爭議,因為菲底亞斯把自己和培里克里斯一起放在神像下。
神殿入口回廊
這里指的是殿區入口長廊,以雅典亞克羅波利城的入口長廊為例,建筑師尼斯可順著地面坡度建造長廊。穿越廊區,訪客可以了解帕德嫩神殿的建筑是如何運用這一特點的。
梁柱與柱頂
希臘神殿的構造主要分成三部分,最早也最平凡的多利克式,梁柱沒有基座,也沒有鏤空浮雕,柱子中楣與橫梁都沒有裝飾。愛奧尼亞式較修長、裝飾較多,柱頂有捲軸狀的螺旋形裝飾,柱子有基座,而且有較深的鏤空,柱的中楣與橫梁有三條長形凹槽。科林斯式更加修長,柱頂有植物圖紋裝飾,希臘人廣泛運用這類圖紋裝飾室內,后來羅馬人用得更廣泛。
西方三角楣飾
這座雕像的主題是雅典女神與海神波塞頓之間的戰爭。為了爭奪雅典城中心的阿狄喀,所有的女神和英雄都參與了這場戰爭。
柱廊
柱廊造成壓迫的視覺效果。垂直柱子向內向上傾斜以矯正視覺上的前傾感。位于轉角處的柱子較其他柱子略粗,以免使得那些當作背景的墻柱,看起來過于纖細。柱中的中楣與飛檐有點凸起,這樣才不會讓柱子的中間看起來是傾斜的。
帕德嫩神殿平面圖
簡單的古希臘神殿前,設有長方形玄關或柱廊。但是較復雜的神殿則有一個由許多柱子所構成的大廳。折衷的做法是在每個側面都設立柱子。
列隊
每年七月的潘那席娜節慶日期間,人們會列隊離開亞克羅波利城,為雅典的守護神雅典娜女神雕像披上帷幔。萬神殿的中楣,高1公尺,長160公尺,描繪出人們在列隊儀式中的各種姿態。
菲底亞斯和亞克羅波利城的建造者
建筑師伊克提那斯和卡里克雷斯被指派建造神殿,不過培里克里斯任命當時雅典有名的雕刻家、冶金匠、畫家菲底亞斯來做總監工。菲底亞斯可能也參與了巴特農神殿中裝飾神話和戰爭的場景設計。殿中,最漂亮的是描繪雅典女神的大理石柱。巴特農神殿表現希臘人運用光線造成多變燦爛的視覺效果。從不同的角度觀看,從城外向內看或從圣殿內向外看,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樣子,完全視當時的光線和陰影來決定。那時候柱子上會有各種顏色,反射出不同的光彩。希臘神殿可以說是放大的彩繪雕像。這些雕像在工作室里完成后,與柱子其他部分再拼湊起來,拼完后才把石柱放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