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 / 燕 子
在第五期,我們介紹了弗里德里希這位偉大的浪漫注意畫家,相信大家都應該熟悉他了吧,在這期我們給大家介紹他的一幅很出名的作品,名字叫《橡樹林中的修道院》,聽起來很有點小恐怖呦,不過這是這位大師作品的畫面的個性特點之一。為了讓大家更全面的認識這位大師的繪畫風格,學會怎么樣去解讀這一類大師的作品,我也是鼓起勇氣看這幅畫的。
真不容易,呵呵,不說了,還是你們自己看吧,故事馬上開始。
黑暗和紅色的氣息在橡樹林中蔓延,
干枯的老橡樹仿佛是一個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在黑暗中張牙舞爪,
一座坍塌的修道院,突兀的立在中間,在黑色的迷霧中仿佛是通往地獄的邪惡之門。
四處散亂的墓碑就像聚攏在死亡之門的幽靈,穿著黑色修道袍的修道士似幽靈般的正通向死亡之門,繼續他們的死亡之旅。
遠處的天邊有一道黎明的曙光,還有一彎月牙掛在遙遠的天際,仿佛是救世主即將來臨……
知識鏈接:弗里德里希精神性極強的風景畫中充滿了象征性事物。其中,從各個時間段的月亮到各種各樣的建筑多種多樣,然而他表現的主題最多的是樹木。他常以枯朽的樹木,以及折斷的樹干來表現人必將死亡的命運。畫家還常常以枯樹和郁郁蔥蔥的常綠樹作對比描繪,冷杉、松樹等不會枯的樹象征著基督教中對永恒生命的愿望。弗里德里希常賦予樹木不同的象征意義。
弗里德里希創作的作品中,這幅畫是最精美的作品之一。《橡樹林中的修道院》中,前景描繪了一片陰郁的景象,仿佛是死亡之神支配著這一切,繪畫的上半部與之形成對照,非人世間的光亮和一輪小小的新月暗示著來世更加美好的生活。也許邪惡之神和正義之神即將展開一場戰爭。黎明來臨前也許萬物都會變得美好,大地上一片光明。
畫家用陰沉、凄涼、恐懼的灰色調,描繪了冬季曠野橡樹林中破敗的修道院的景象。雖然,畫面上只有幾組簡單的形象——干枯的參天橡樹、突兀的修道院廢墟、散落的古墓和黑黝黝的人影。特別是修道院斷壁上的冷光,和散發在周圍的紅色迷霧,更增加了凄冷死寂之感。整幅作品以冷色調為主,由黑、灰、亮等色階的對比變化,展示出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世界。該繪畫中雖然存在著特別的非現實感,但實際上,繪畫卻基于弗里德里希對自然的觀察。
1.用干枯的樹木和坍塌的修道院廢墟,來象征衰敗和死亡,畫家以逆光的表現手法,更好的展示橡樹和廢墟的黑暗恐怖的表現力。
2.仔細看,遠處竟有一彎新月,這是基督的象征,也預示著生的希望。
3.到處散落的墓碑和十字架,昭示著邪惡,死亡的陰影籠罩著橡樹林,籠罩著人們生活的場所。
4.穿著黑色修道服的修士經過被挖開的墳墓,正通往死亡之門,畫家以此來表現生存就等于走向墳墓的漫長之旅。
摘自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西洋美術畫廊72——弗里德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