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2008年的中國經濟,在中國經濟所有的改革大計中,恐怕再沒有比“開征物業稅”更重要的事了。開征物業稅對于2008年的中國經濟,是件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事。
也許是因為這件事關系太大,所以國家才慎之又慎。
然而,沒有任何一個理由能否定這件事,相反,僅一個理由就足以認定這件事非作不可,那就是開征物業稅能最大程度地釋放2007年中國潛在的、越來越嚴重的金融風險。能使中國不步美國房貨次級債危機的后塵。
開征物業稅有十大理由。
理由一:
目前實際上實行一次繳納70年的物業稅,如此極端的稅收政策,對于購房人既不公平,也不正常。許多中老年購房人會問:我2007年買房,我的財產稅己繳到了2077年,我有活到2077年的本事嗎?
理由二:
遍查世界各國的不動產稅(物業稅),未見如此收稅的。此種看似新的物業稅收取辦法,僅僅是在收取此項稅費上與國際接軌而己。作為WTO的正式成員國,理應如此。世界各國的物業稅收取,大都采用逐年繳納的辦法。
理由三:
如此收稅直接導致的后果是,人均年收入2000美元的中國,比人均年收入超過35000美元的美國商品房還貴。中國的住房痛苦指數位居全球之首。
理由四:
中國的商品房結構基本上均為磚混結構,可磚混結構的房法定壽命為50年,我們憑什么為法定壽命為50年商品房一次繳納70年的物業稅?
理由五:
80年代初制定如此征收物業稅的辦法,是基于對中國出現的第一代一夜暴富的暴發戶們,為實現社會公平,實現財產的二次分配而設立的。那時的商品房是專為他們而建設的,現在還能如此征收嗎?對購買商品房的廣大工薪們,如此收稅是公平的嗎?這是在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針對特定的購買人群,所特定的稅收辦法,20多年后,對于己發生了滄桑巨變的中國社會,還適用嗎?
理由六:
高高在上的房價害苦了百姓,老百姓是如此地需要住房,中國至少有300萬個短缺住房的特困家庭(其概念為:家庭人居平均面積低于2平方米)。急需住房,有3000萬個短缺住房的家庭急需改善住房條件,可中國的空置房面積就多達12,500萬平方米。
理由七:
高高在上的房價害苦了國家,賣不出去的房子占壓了國家多少寶貴的資金?形成了多大規模的呆壞賬?據建設部公布的就多達2500多億元,居全國各行業不良資產之首。
理由八:
飛漲的地價還導致了這樣的惡果: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在炸掉己建好的新樓和別墅,因為騰出來的地塊比己建好的房子還值錢。這種狀況是正常的嗎?
理由九:
改革開放30年來,昂貴的房價成了中國經濟一個越揪越緊的死結,緊緊地勒著中國經濟的脖子。讓中國房地產市場呼吸困難,讓中國經濟血壓升高心動過速,可如今這一切都可能會隨著開征物業稅而冰消雪融。
理由十:
商品房的開發成本將大幅下降。有效地將房價打壓下來,會在很大程度改善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的質量。使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從投資拉動型變成消費拉動型。如果真能如此,即便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超過20%,也會是安全的。
開征物業稅己兵臨城下,這是個令人歡欣鼓舞的好消息。中國在期待物業稅的開征。毫無疑問,打開房價之結將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又一次騰飛。
我們的預期會和結果一致嗎?
我們期待此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