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每個人繳了多少稅?糧食問題與住房價格、社保基金問題的實質等等,這些問題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但老百姓又不知道這些問題后面的真正經(jīng)濟原因。茅老用經(jīng)濟學家獨到的眼光為我們解讀這些社會問題。
我們每個人繳了多少稅?
中國人對繳稅沒有什么概念,上班族也就對個人所得稅比較有認識,因為大多數(shù)人都繳過此種稅,而其他哪種情況繳了什么稅多少稅,我們并不是很清楚。其實我們的任何一樣消費,不管是超級市場買東西,還是用電交電費,打電話交話費,里面統(tǒng)統(tǒng)都有稅。
外國人把價和稅分得很清楚。消費者花的錢里多少是價,多少是稅,都一清二楚的告訴你。而在我國,有意無意的把價和稅混在一起,大家都搞不清楚自己繳了多少稅。假定因為用電,交了100元電費,這100元扣除17%的增值稅,其余83元成為電力公司的收入,用于支付各種成本,如開工資,買原料等。其中開工資這部分又變成了別人的收入,又拿去交電費,到超市買東西等等。他所交的電費又有17%成為政府的稅收。如此循環(huán),我們個人到底繳了多少稅是很難說得清的。除非能夠把個人的消費都加以追蹤,但這幾乎是不可能。
但是從總體來看,稅收是和全國人民所生產的價值總量相關的,也就是和國內的生產總值相關。目前國內生產總值中有20%的價值被政府征稅走了,剩下的才是我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征收的稅率不是20%,而是25%。假如價值量是100,征稅20%即20,剩下的80是大家的收入,20是80的25%,就是說征稅是收入的25%。如果老百姓一年的收入是40000元,上繳稅收25%,也就是10000元,這里面也包含了個人所得稅。總結一下,我們所繳的稅就是我們所有收入的25%。
對于政府而言,增加就業(yè)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就是增加稅收。政府幫助大家賺錢是有利于百姓,又有利于政府的大好事。
糧食危機和住房價格
目前,我國的住房價格上漲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大家很容易就會找出好多原因,比如政府調控不力,開發(fā)商捂盤漲價,囤地漲價等等,但很少有人把糧食危機和住房價格聯(lián)系起來的。茅老把這兩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干的兩件事聯(lián)系起來道出了住房價格持續(xù)上漲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現(xiàn)在的住房價格上漲部分是擔心糧食有危機,需要保護耕地造成的。目前,我國根本不存在任何性質的糧食危機,也沒有必要限制農用地改變成為非農用地。如果放寬對土地的控制,增加住房用地的供應,房價能夠大大下降。
因為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糧食供應是不成問題的,那么保護耕地也就沒有必要了。我國的非農用地非常緊張,而農用地卻是浪費嚴重。從價格來看農用地的價格遠遠低于其他用地,低價導致了浪費,所以農用地的使用遠不及其他用地精打細算。只保護耕地而不保護其他用地是片面的。土地到底要做什么用,要看這塊地的位置和周圍環(huán)境,不能永遠做耕地用。市場經(jīng)濟的好處就是資源可以自由流動,做到物盡其用。凍結資源流動必須慎而又慎。我國土地稀缺,而且土地無法進口,但是糧食可以進口,進口糧食就等于進口了土地。我國近年來大多數(shù)年頭是出口糧食,等于出口土地。這是我國房價高的原因之一。
如果沒有保護耕地一說,城市的發(fā)展就不受限制,開發(fā)商用地就可以大大增加,批地的黑幕也能夠減少,房價一定能夠較大地降低。所以說,糾正沒有根據(jù)的糧食危機論和緩和房價上漲有著密切的關系。
社保基金的實質問題
2006年,上海的社保基金出了問題,引起了全國各地的關注,這也引起了茅老的關注。大家在年輕的時候存錢,這錢就成為社保基金,到老了拿出來養(yǎng)老,社保基金要是出了問題,就會影響幾億人口的未來養(yǎng)老,所以,一旦出了問題,非同小可。但茅老并不覺得社保基金問題是最讓人擔心的,而最讓人擔心的是社會公平問題。
從宏觀上看將來養(yǎng)老的能力取決于整個國家的生產能力,或者說,取決于將來的人均GDP。換句話說,哪怕現(xiàn)在一點社保基金都沒有,只要經(jīng)濟增長良好,人均GDP每年都有幾個百分點的增加,二十年后大家的生活水平絕不可能比現(xiàn)在還低,所以社保基金不是一個問題。
值得擔心的是那時的收入分配能不能公平,萬一出現(xiàn)嚴重的收入分配不均,雖然人均GDP很高,可是有許多窮人的日子生活依然困難,即使現(xiàn)在有足夠的社保基金,窮人的日子仍然不好過。所以社會公平才是真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