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對轉讓定價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化和國際化。德勤稅務合伙人在近日舉行的“2008中國稅務大會”上指出。
據介紹,利用轉讓定價避稅是外資企業最常用手法,通常是境外關聯企業控制境內企業的購銷權,高價進、低價出,將應在境內體現的利潤轉移到境外去,人為地減少境內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國稅局官員在會上表示,對于反避稅,一直高度重視并實施強化監管;對于新企業所得稅法中新增的反避稅措施,國稅總局將不會放權。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國稅局進行了190多起轉讓定價審計調查,當年結案170多起,涉及應納稅所得額調整近百億元。
德勤稅務合伙人張凡稱,新稅法對轉讓定價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化和國際化。例如,要求納稅人對集團內部的交易要有一個很清晰的說法,清楚交待為何這樣定價?定價的依據是什么?提供市場情況、集團交易詳情等。此外,稅務機關根據稅法和本條例的納稅調整決定,應在補征稅款的基礎上加收利息。利息應按稅款所屬年度次年6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與補稅期間同期的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加5個百分點計算。
業內人士稱,即將出臺的資料管理辦法,將要求企業承擔更多關聯交易定價合理性的舉證責任。據德勤分析,企業需要提交的資料可能至少需要包括:企業組織結構、企業運作概況、關聯交易信息、企業與關聯企業的功能與風險分析、轉讓定價方法的選擇和可比性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