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壤對大自然情有獨鐘,他的繪畫絕大部分是風景畫。在他許多風景畫中,“人文”的東西——要么加人,要么加建筑或公路等等——幾乎沒有,這似乎有悖于普遍的繪畫觀念。但他的繪畫沒有這些也一樣地讓人激動,這種“純風景”中實際上包含了更高的技巧與更高的精神,就如郎靜山、陳復禮的許多攝影作品,如東山魁夷、黃賓虹、劉海粟的一些繪畫,同樣是“純風景”,卻讓人感受到作者心泉的流瀉,感受到作者更加深邃的思想。黃宗壤是個認真嚴謹、勤于思考的人,辦任何一件事都想盡力把它辦好,我想這與他對大自然情有獨鐘不無關系吧。在大自然面前可以拋棄“社會性”,還人以“自然性”,獨立地進行思考與創作。風景在他的畫中是主題,人、動物、自然景物相互間是平等的,因而人的出現與否是根據場景中的有無來確定,而不是根據“主題”的需要與否。因此他不是在繪畫中逃避現實,而是將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通過風景傳達給了讀者。因而我們從他的畫中讀出的都是些欣欣的景象,充滿了生命感和使命感。這就是從他的人格中流瀉出來的藝術生命。




黃宗壤的風景畫有“三個三”:題材三大系列:一是本地區的風景,一是峨眉山、青城山,一是三峽;三個種類:油畫、水粉、水彩;受三種風格的影響:一是法國風景畫尤其是巴比松畫派,一是印象派,一是俄國巡回展覽畫派。其中受柯羅、列維坦的影響尤深,一個是抒情的浪漫的,一個是嚴肅的理性的——這正符合時代對文藝工作者提出的“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要求。他的繪畫除畢生受上述三種畫風影響外,最重要的訓練是在美院附中時的學習,從學校畢業出來后他也一直走的是學院派路子。
黃宗壤十分崇尚列維坦,卻沒有受他那種“俄羅斯式的憂郁”的影響,黃宗壤筆下的自貢,無論是市區建設、農村小景以及勞動場面、亭院泳池等等,仿佛都充滿節日般的歡欣,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
峨眉山在他的筆下表現得肅穆、平和而又神秘;三峽在他的畫中充滿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兩種不同的景色給予他兩種不同的體驗,而他也用自己的畫筆精妙地表達出來了。
從黃宗壤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外地畫的畫(包括在農村畫的畫),總是流溢出一種新鮮的感覺,一種狂喜或輕松的愉悅。他的心靈能感受一草一木的氣息和一山一石的性靈,他理解水的熱情的姿態,風的拂動的意義,光的變幻的表情。一個人達到了這一步,就可以從外形透視到大自然的內心。
他的繪畫風格以寫實為主,造型準確,畫面飽滿厚重、沉穩平靜,層次緊湊,肌理細致——形式的全部要素都體現在每一細節中,哪怕是一塊石頭。一絲不茍的精神體現在他任何一幅作品中。
在社會上,甚至在文藝圈內,人們知道的黃宗壤首先是書法家,其次是詩人、雜文高手,繪畫鮮有人知(他為人不事張揚)。他轉向書法領域(實際上他從青年時代就在進行書法練習)后,一旦有了伸展拳腳的機會,便一發不可收拾,從長期的臨帖、探索到糅合各家各派,形成獨有黃氏風格的書法面目。
關于他的書法也是個非常豐富的話題,此不贅述。這里,我想說幾句題外話:自貢文藝界有三個人值得欽敬,其中一個就是黃宗壤,他帶出和影響了一大批本地區的書法新秀。這不能不說與他的學養和人格魅力有著重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