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漲,激發了消費者的數字敏感,即使是七角八分的毫厘之差,也能刺激到脆弱的消費神經。然而,各家超市物價高低不同,相同品牌包裝的產品都會有所區別,散裝產品價位上下浮動甚至相差50%。選擇哪家超市購物,成為了“省錢”的一大難題。
現實生活中,選擇超市往往成為一種習慣。一旦習慣了在某家購物,就不會再去比對;但一旦比對,也許就會發現,你所忠實的超市讓你付出了更高的價錢。“買的不如賣的精”,超市雇傭“市場調查員”,對同行價格進行考察,依次定價;但消費者無此閑暇,信息不對稱,兩眼一抹黑,稀里糊涂便白白付了高價。
食品類:好又多較劃算
食品作為民生必需,超市價格參差不齊,好又多相比來講較為實惠。廣州的劉姨是全職太太。今年春節,她跑遍了自家周圍的三家大型超市——華潤萬家(天河公園店)、好又多(崗頂店)、家樂福(員村山頂),準備集中采購。誰料,不比不知道,稍微留心,就發現其中的差距還真不小。
劉姨細心的記下了各家價格,決定“對癥下藥”,根據價格高低選擇購買地點。當初記錄物價的小本子,她至今還保留著:
“三全牌500G:萬家賣6.8元,好又多5.2元;
伊利牛奶250ML:華潤萬家2.8元,好又多2.3元,家樂福2.2元;
江西臍橙:萬家3.95元,好又多1.8元;
魚丸牛丸火鍋料500G:華潤萬家14.8元,好友多11元,家樂福10元;
思念牌上海餛飩500G:華潤萬家12元,好又多8.9元,家樂福8.5元;
統一冰紅茶250ML:華潤萬家賣1.3元,好又多和家樂福都賣1元;
.......”
列下明細慢慢查看,劉姨這才發現,華潤萬家的價格竟然高出其他超市三四成。從那以后,她就落下了“后遺癥”,每到一家超市,就會不自覺的記下價格。今年五一過后,劉姨不辭辛苦,再次對華潤萬家、好又多和百佳進行了“考察”。
說起“考察成果”,劉姨娓娓道來:“單從數字上看,相差一兩塊錢不算什么。但是,食品類價位本身也不過幾元,貴的十幾元,這樣一算,一兩塊就占了很大比例。”
五月份的價格比較顯示,各超市品牌食品的價格差比春節期間明顯縮小,但好又多仍然略勝一籌。而像水果等散裝食品,由于進貨渠道差異較大,價格相當懸殊,以5月16日為例,好又多的黑美人西瓜每500g為1.59元,華潤萬家1.1元,而百佳僅售0.98元,高低之間竟差一半。不過,這并不表示“好又多水果價高”,在劉姨當天記錄的六種水果中,除黑美人西瓜外其它五種,好又多都最為廉價。綜合來看,食品類價位最低的好又多超市,華潤萬家、百佳各具千秋。

本刊將三家超市的部分商品價格進行統計。下圖中,每一縱格內為三家超市同種商品的價格;同時,通過將每種商品在三家超市的價格求取平均值,將平均值設為圖表中的0軸線。高于均價的將顯示為0軸線之上,為正百分比,高出越多說明價錢越高;低于均價的其價將顯示為0軸線之下,為負百分比,低出越多說明價錢越低。例如第一縱格中為三家超市內心相印紙巾價格差,其中,紅色代表的華潤萬家高于0軸線最多表示最貴,黃色代表的百佳低于0軸線最多表示最便宜,藍色代表的好又多位于兩者之間。

日用品:專賣超市不便宜
在劉姨的比對中,日用品也是一類,不同于食品產品,超市日用品的價格難分高低。群雄爭霸情景之下,個人護理商店概念勝出,成為日用品購買的時尚之地,“專賣”似乎意味著“物美價廉”。但事實上,這類專賣超市的產品不一定便宜,甚至高于普通超市。
在各大型超市日用品售賣中,好又多失去了絕對優勢,“720ml的玉蘭油沐浴液,好又多竟然比華潤萬家貴6塊錢,可伶可俐洗面奶也比華潤萬家貴3元!”劉姨對在食品價格中勝出的好又多超市有些失望,“每家超市都有高有低,找不到哪個超市更便宜,干脆直接去屈臣氏算了。”
尋思著作為亞州最大的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連鎖集團,屈臣氏的整體進貨都會比普通超市便宜,劉姨決定凡是日用品都改選屈臣氏個人護理商店。不過,這一行動尚未實施,就被好友規勸了。原來,劉姨的這位朋友張女士曾在屈臣氏購買了一款妮維雅深層潤膚液和一瓶家庭裝的沙宣洗發露,價格分別是24.9元和75元,可是剛從屈臣氏出來,轉身到了同一商城2樓的家樂福,無意中發現同樣的產品卻只售20.9元和65元,差價近20%。
劉姨一聽可撓了頭,在比拼價格戰的今天,屈臣氏的飄柔、多芬、妮維雅、強生等品牌商品,平均價格要比普通超市貴三四元左右,飲料、食品也比超市中的同類商品貴出不少。到底應該到哪里選購日用品呢?
發愁之際,張女士告訴劉姨,像屈臣氏這類商店是否實惠的討論不能一錘定音,屈臣氏的自有品牌相對低價,在適合個人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而品牌產品的不定期優惠活動例如“買一送一”、“加一元送一個”等也是其他大型超市無以比擬的。因此,在屈臣氏等日用品專賣店購物不能延續“逛超市”的習慣,“有備而來”顯然不適,而是要“靠運氣”,遇到大打折扣才進行購買。

同超市各地不同價
目前,大型超市在全國不少城市都設有分店,但由于各地經濟水平、消費水平的差異,定價也有所區別。由此一來,不同區域內,超市間價位的“排行榜”也有了變化。
通過劉姨的“五月調查”顯示,無論是品牌食品還是散裝水果,好又多都明顯優于華潤萬家,即使是價格飛速普漲的糧油類,好又多也名列前茅。但在杭州,情況恰恰相反。
每5kg的綠利東北珍珠米在好又多售價為20.9元,而華潤萬家為19.8元;5L一桶的金龍魚精煉一級大豆油,好又多售價62.9元,華潤萬家為61元;福臨門一級大豆油,好又多賣62.9元,華潤萬家賣60.7元。諸如此類,雖然相差不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城市,超市價位排行并非一成不變。
介于此,政府也開始協助“貨比三家”。“一桶5升裝的魯花純正一級油,有的超市賣119元,有的超市卻賣132元。”面對消費者頻頻投訴,今年五月開始,杭州市物價局對市區主要超市和商場主副食品類商品的價格進行收集對比,并每周向社會公布,以便實現“理性消費”。
第一期價格信息公布后,便引起部分超市和商場的降價行動。聯華超市主動對涉及大米、食用油、奶粉、洗滌用品等數十個門類的886種商品進行了降價調整,平均降幅近12%。家樂福、歐尚、好又多和易初蓮花等超市也對列入監測的民生商品進行了降價銷售。
杭州的這一行動,引起其他城市消費者的眼紅。因為,消費者難以實現的“信息對稱”,由政府協助“貨比三家”,而價格信息的透明,也實現了利益向消費方的主動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