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普工作者的現狀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科普人員隊伍在不斷壯大,至2006年,全國共有各類專兼職科普人員162.35萬人,其中專職科普人員19.99萬人。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在近幾年繼續保持較好的發展勢頭,不僅在數量上有所增加,從效果上看,科普志愿者在各地科普活動中開始逐漸發揮作用。
從宏觀上看,我國科普工作者所占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從微觀上看,科普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科普創作人員匱乏,隊伍結構老化。2006年科普圖書市場排行顯示,出現在排行榜中有分量的科普圖書為數不多。而這些為數不多的科普圖書中,又以引進版圖書為重,中國本土的科普圖書暢銷的比較少。
總而言之,科普工作者總體數量不足。專業的高素質科普人才缺乏,科普隊伍和科普組織不夠健全和穩定。科普工作者缺乏科普培訓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將直接關系到科普能力的建設。
二、建設科普隊伍,促進科普發展
1,建設一支穩定強大的科普隊伍
科普工作者是科普工作的主體,面對龐大的素質較低的科普對象,必須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高素質的科普隊伍才能保證科普工作正常運行。
第一,建立結構合理的科普隊伍。需要有從事科普工作組織領導、科普理論研究、科普作品創作、科普音像制作、電視科普欄目制作、科技科普場館組織和管理、青少年科普工作、農村科普宣傳、城市社區科普宣傳等工作的組織和人員,并組成多層次、分布廣、功能全、分工合理的組織網絡。
第二,加強對科普人員的培訓,提高科普人員的素質。一方面,我們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把科普人員培訓當作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提高科普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對科普人員培訓形成制度,在組織、經費支持方面給予保證。
2,培養一批高素質科普專業人才
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科普專業人才是提高科普工作質量的關鍵。在我國。有的大學開設了科技傳播課程,有的設置了科技傳播本科專業,北京大學、湖南大學等還有科技傳播碩士研究生專業。這是可喜的大好事,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吸引更多優秀的有志于科普事業的青年人從事科普工作,及時地補充到科普隊伍中來,推動我國科普工作水平。
3,激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工作
第一,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推進科普事業發展。動員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農村基層組織等全社會的力量。開展科普工作,形成政府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普事業發展大協作的格局。科技部門要明確牽頭的職能。其他行政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能分工,做好本職工作。
第二,搞好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在社會各行業中都有一些愿意為科普事業作出無償貢獻的優秀人才。可以把他們吸收到科普隊伍中來,通過適當培訓,承擔適當的科普任務。例如湖南百余所高校,擁有大量優秀的大學生,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使其成為科普隊伍中的生力軍。
第三,科學家和其他優秀科技工作者應該成為科普的重要力量。科學家和技術研究專家處于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他們比任何人更加了解科學或技術的狀況,包括對社會可能產生的影響。只有他們才能及時、準確、全面地將科學和技術的最新成果,用公眾能夠理解的語言介紹給公眾,積極承擔起科普的責任。比如我們可以形成組織高校教授每年做1-2次免費的科普報告的制度。
4,建設科普人才信息管理系統
在信息時代,建立科普人才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為科普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科普人才信息管理系統就是在科普體制和科普經費安排已有的平臺之上,面向科普人才有效利用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它包括科普人才基本信息、研究背景信息、研究成果信息等的數據庫和相應管理、應用、和共享機制構成。它的建立能為科普項目實施的人才篩選提供更有效的后援,能為科普資金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這方面,河北省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們可以借鑒他們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