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狠媽媽”,他剛蹣跚學步時就自己刷牙洗臉、穿衣吃飯;上幼兒園第一天就不能再賴一分鐘的床;小學一年級獨自乘公交、過馬路前往離家近20公里的少年宮;14歲時,他第一次從青島去北京,“狠媽媽”照樣不作陪……如此“無情”的媽媽,真能打造出一個優秀的兒子嗎?
兩年前,青島二中高二學生甄歡以托福(TOEFL)考試670分(滿分677分)、寫作(TWE)6分滿分的成績,被美國耶魯大學全額獎學金錄取。如今已是這所國際名校大二學生的甄歡在接受采訪時說:“能有今天的一切,要歸功于我有一個‘狠媽媽’。”
人生豈能有“破洞”,“狠媽媽”給兒子安裝規范程序
何紹紅是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工程師,丈夫是同單位的研究員,兒子甄歡出生于1989年。和普天下父母一樣,夫妻倆對獨生寶貝疼愛有加,極力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上幼兒園前,甄歡頑皮好動。何紹紅剛整理好房間,轉眼就被他弄得一塌糊涂。家里的墻壁上到處是他的涂鴉,地板上到處散放著他的玩具。丈夫工作繁忙,教育兒子的任務主要落到何紹紅身上。
一次,何紹紅看到這樣一篇小短文:將兩輛外形完全一樣的汽車,停放在同一個環境里,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保持原樣完全封閉。打開的那輛車,不到3天就被人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則完好無損。這時,實驗人員將那輛完好的汽車窗戶打了一個洞,只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玻璃都被人打碎,里面的東西也丟失一空。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論”。
何紹紅不禁聯想到兒子。有人說現在的獨生子女是垮掉的一代,雖有些危言聳聽,可是細想想,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不正如車窗上的洞嗎?孩子長大后,當他無法選擇環境,甚至無力去改變環境時,這些“洞”將是毀滅前程的最大殺手!
豈能讓兒子的人生有“破洞”?一整天,何紹紅都在苦苦思索,并上網查了大量資料尋找答案。可不巧的是,電腦中了病毒無法開機,許多重要資料都丟了。計算機技術人員只好為她重新安裝系統,并告訴她,問題出在防毒軟件上,先前從網上下載的軟件是盜版的。經過這次規范安裝,再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會大大降低。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盤旋在何紹紅腦際的問題突然有了眉目!如果從現在開始像安裝防毒軟件一樣,培養兒子制定規范嚴謹的學習計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他不就能一步步走上正軌不出現“破洞”了嗎?
有了這個想法,何紹紅當晚即付諸行動。睡覺前,她領著兒子去刷牙,然后倒上兩盆水,一人一盆,讓兒子模仿她的樣子先洗臉再洗腳,然后把水倒掉。剛開始,兒子覺得好玩兒,可是幾天下來就開始厭煩了,開始耍賴,只要何紹紅不在身邊監督,他就不認真刷牙,腳也不認真洗。一個星期天,何紹紅帶甄歡出去玩,吃過晚飯回來已經8點多了。甄歡又累又困,爬上床就要睡覺。何紹紅叫他起來洗漱,小家伙趴著不動,再去叫,就連哭帶鬧,死活不肯起來。何紹紅真舍不得再折騰孩子,可她還是狠狠心,硬把兒子拉起來……一段時間以后,何紹紅高興地發現,晚上入睡前,甄歡會主動來到衛生間,舉起胖嘟嘟的小手,刷牙、洗臉、洗腳。多次重復慢慢地成了習慣,甄歡認為這是每天理所當然該做的事了。
首戰告捷,何紹紅又開始從其他芝麻綠豆的小事上下手。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是訓練甄歡穿衣服。一開始,甄歡十分留戀從前的“幸福”日子,仰起頭,對著何紹紅奶聲奶氣地喊:“媽媽穿!媽媽穿!”可何紹紅卻“無動于衷”,哪怕等上半個小時,直到甄歡自己穿完為止。兩歲時,何紹紅就讓甄歡自己吃飯,他胸前圍著圍兜,低著頭,拿著湯匙費力地往嘴里扒飯,渾身沾滿了菜汁和飯粒,像一只流浪貓。這情形被何紹紅的朋友撞見過幾次,忍不住說她:“真沒見過你這樣當媽的,比后媽還狠!”
轉眼甄歡上幼兒園了。剛學習寫字時,把阿拉伯數字4畫成一面小紅旗,甄歡的歡字“又”和“欠”分得很開。何紹紅耐心地教他正確寫法,可是經常教了好多遍,甄歡再落筆時,仍犯老毛病。何紹紅的“狠勁兒”又上來了,她把自己“釘”在書桌前,一雙眼睛片刻不離孩子手中的筆。每發現一個字寫得不規范,馬上糾正,直到甄歡規范地寫完每一個字。
何紹紅的“狠”,讓小甄歡發現,除了把該做的事做好,他別無選擇。幼兒園還沒畢業,甄歡不僅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一定會善始善終,還能幫媽媽做洗碗、掃地等日常家務,成為大家眼中的“小大人”。
教育要趁早,“狠心”放手方能讓孩子翱翔藍天
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何紹紅認為,教育孩子更要趁早,絕對不能等到出了問題才想起彌補,那往往要花費更多的心血。
1995年夏,甄歡升入小學。老師要求家長幫助檢查作業,可何紹紅卻很少給孩子檢查,甄歡的作業本上難免會出現紅紅的“×”號。看到別的同學得了許多“優”,上進心極強的甄歡急得直哭鼻子。甄歡知道指望不上媽媽,為了得到“優”,不得不格外認真仔細地做作業,做完后還要一遍遍檢查。
甄歡上小學二年級時,每個周末開始去少年宮學習單簧管。但是,他的家在青島市東部,少年宮卻在西邊,中間相距近20公里,途中要轉一次車。剛開始的幾次,何紹紅親自接送兒子往返于少年宮。第一次送甄歡去少年宮,她就讓兒子記住在哪里坐車,到哪一站再下車,然后注意紅綠燈過馬路換乘去少年宮的車,回家時她再教兒子一遍。
為了安全起見,何紹紅買來一本《小學生安全手冊》,像考官一樣反復考兒子,直到甄歡倒背如流后她才放心,她還模擬可能發生危險的場景,和兒子反復演練如何避險。一個月后,媽媽“狠心”地停止了接送,為此她還專門給兒子配了一把家門鑰匙。
真的不送的那天,眼看著甄歡興高采烈地背著單簧管走出家門,何紹紅哪里放得下心?她遠遠地跟在兒子身后,看著甄歡小小的身影隨著擁擠的人流上車、下車,看到兒子一定等到綠燈亮時,才小心翼翼過馬路的樣子,何紹紅的眼淚在眼圈里打轉。她就這樣一直悄悄地跟到了少年宮,一直等到兒子學習結束,又一路偷偷跟著兒子回家。這樣偷偷地跟蹤了幾個周末后,何紹紅發現甄歡已能應付自如,最后才放心地讓他一個人獨自去少年宮。
1998年1月的一天下午,何紹紅按兒子往常到家的時間撥通家里的電話,卻沒人接聽。10分鐘再撥,20分鐘再撥,仍是沒人接聽。眼見著暮色越來越濃,何紹紅心急如焚。她打車趕回家,家里空空蕩蕩的沒個人影,萬一孩子有個三長兩短……那一刻,何紹紅不敢再想下去!就在這時,門外響起開鎖的聲音。何紹紅一個箭步沖過去,拉開門,看到正是兒子甄歡!她一把抱過兒子,緊緊摟在懷里,忍不住嗚嗚哭了起來,甄歡卻一臉錯愕。原來,甄歡因為在書店里多逗留了一會兒錯過了班車。
雖是虛驚一場,何紹紅還是很后怕。恰好在那段時間,青島當地報道了幾起學生在上學途中出現交通意外的消息。何紹紅開始體會到“大放手”的風險。可是,她又想起了鷹逐孩子學飛的故事。當未成年的幼鷹剛學飛的時候,母鷹無數次狠心地把它們推下懸崖,讓它們被迫接受高強度飛行。一次次經歷惡劣的天氣,成功躲避兇猛的野獸,小鷹才能成長為蒼鷹翱翔藍天。成長本來就是一件不可替代的事情啊!想通這個道理,何紹紅又繼續“跟蹤”了兒子一段時間,在確保兒子已經能真正一個人應付后,她才徹底地放手。
有時候,何紹紅看到別的孩子在家長的呵護下幸福安全地成長,常常會感到自責,是不是自己對孩子太苛刻了?家境和收入都不錯,何必讓孩子過得這么辛苦呢?有一天,她和甄歡聊天:“兒子,長大后你想做什么?”甄歡不假思索地說:“等我長大了,也要考上爸爸的母校——北京大學!”兒子志存高遠啊,這讓何紹紅對自己的“狠”有一點釋懷。
2002年,甄歡上了初中。初二暑假的一天晚上,甄歡突然對何紹紅說:“媽媽,我想去北京看看清華和北大!”何紹紅連忙應道:“好啊,我找個周末陪你去……”沒等她把話說完,甄歡打斷了她:“我想一個人去,鍛煉鍛煉自己。”何紹紅嚇了一跳!一個才14歲的孩子獨自出行,風險未免太大了吧?不過,既然兒子想獨自出行,何紹紅決定放手試試,便咬咬牙答應了兒子的請求,不過前提是隨旅行社出游。幾天后,甄歡安全歸來,一下火車,就興奮地向母親講述旅途所見所聞。見兒子一路風塵,但收獲不小,何紹紅的心也踏實許多。
此后,甄歡經常利用放假時間獨自或者和同學結伴去外地旅游,在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眼界開闊了,做事也更有主見了。一次,何紹紅和兒子聊天時說,英語是通往世界的窗口,可以大大拓寬未來人生的活動舞臺,甄歡立即產生了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小學時,他曾經因為對英語沒興趣而成績平平,現在,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套學習計劃,并一絲不茍地按照執行。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滑過,甄歡的英語進步飛快。有一天,何紹紅在廚房做飯,甄歡在客廳里看電視,不時傳出一聲驚嘆。何紹紅聽出電視里講的是英語,但能聽懂三成就不錯了。她好奇地走進客廳,甄歡把他聽到的內容隨機翻譯給媽媽,還時不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居然,兒子憑自學已經能聽懂英語新聞,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自從甄歡上初中以后,幾年來的“狠”式教育已經在他身上慢慢顯示出神奇的效果。有時候,一家人看電視或者討論問題,只要是甄歡感興趣的,他會搬來一大堆資料,獨自琢磨研究。就如同他喜歡一次次獨自外出旅行一樣,看過了,思考過了,有體會了,再和父母交流,在分享中體味愉悅。就這樣,甄歡閱讀了《科學的歷史》《國富論》《西方經濟學》及政治學等方面的大量書籍。
隨著視野的日益開闊,甄歡的思想也日漸成熟,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通過什么途徑獲得。所以,對于何紹紅來說,她要做的工作只是引導,只要給兒子打開一個小小的通道,他就能游向廣闊的海洋。整個初中階段,甄歡各科成績均很優異,不用費勁就在班上名列前茅。2004年秋天,甄歡被保送到青島市最好的高中——青島二中直升班。
優秀少年直升耶魯,“狠”字后面母愛深深
上了高中的甄歡已經如長大的蒼鷹,完全可以脫離母親,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飛翔。何紹紅知道,現在她所能做的,只有助推。
為了讓兒子飛得更高更遠,何紹紅和甄歡商定,不要把弦繃得太緊,高二后半學期再開始沖刺就來得及。目前要做的事情,是增加知識面,繼續開闊眼界,做一個高分又不短視的人。所以,甄歡并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終日埋頭于題山卷海。無論功課多忙,甄歡也要擠出時間讀當天的報紙,讀英語雜志、西方原著及政治學、經濟學的書,收看知識類電視節目,上網看CNN、美國國家電視臺的節目……他所涉獵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同齡孩子。
何紹紅偶然在書店發現了《哈佛女孩劉亦婷》,立即買下來送給甄歡,想引導甄歡樹立更高遠的目標。果然,劉亦婷的事跡對甄歡觸動很大,他開始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出國讀書的可行性以及具體申報程序。2005暑假前夕,甄歡很認真地對母親說:“我想去美國讀書。”何紹紅拍拍兒子的頭,表示支持。不過,她還是有些擔心,萬一申請不成,打擊了信心不說,影響到國內高考怎么辦?甄歡反過來勸慰她:“即使不成功,這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一筆不可多得的人生財富!”
2005年10月份,甄歡參加托福考試,考出總分670分、寫作6分滿分的好成績,這讓何紹紅興奮不已!不過,美國大學在中國錄取名額很少,而且是只有少量名牌大學才提供全額獎學金。為了提高保險系數,整個11月,甄歡利用晚上時間,從美國眾多學校中篩選出能提供全額獎學金的十幾所大學,然后通過上網、打電話等方式,向高校索要申請表。因為申請的學校多,甄歡的工作量自然增加了許多倍,再加上美國與中國的時差顛倒,甄歡白天上課,寫申請論文和準備各種材料的工作都放在晚上,一天只能睡上兩三個小時。最忙的那段時間,甄歡連續兩天兩夜沒有合眼,電腦一直處于上網狀態。
2006年2月,甄歡接到多家美國學校的面試通知。他獨自一個人坐長途汽車和火車到北京或是上海,找到指定的地點,去參加美國各大學的面試。2月6日,甄歡在北京參加了耶魯大學的招生面試。輕松的表情和流利純正的英語,讓面試官不得不對這個其貌不揚的小男孩刮目相看。
隨著談話的深入,面試逐漸轉變成了隨意談話的形式。問題從青島的海水凈化工程延伸到青島、大連的城市發展戰略比較,以及日俄戰爭中中國劣勢的問題;從甄歡的個人博客延伸到WEB2時代博客和其他WEB2產品該如何盈利的問題……總的來說,問題跨度廣,涉及方方面面,甄歡卻一直對答如流,甚至就一些問題和面試官產生了激烈的辯論。兩個小時的面試結束后,面試官仍意猶未盡,他為眼前這個中國少年的淵博知識和獨到見解所折服。
2006年4月,甄歡收到了包括耶魯、斯坦福等多所美國著名大學全額獎學金的錄取通知書。最后,甄歡選擇了耶魯,因為耶魯以學術自由、思維自由而著稱。
入學后,甄歡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生活,而其他許多中國學生到這里,卻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能力的提高和適應過程。原來,美國學生在高中時學習歷史、政治等文科課時沒有固定的課本,美國學生不像中國學生要死記硬背很多東西,比如年代、人物等,課堂上也多是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發表個人演講。因此,美國學生要通過大量閱讀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而在中國式的教育體制下,當別的學生都忙于應付一輪又一輪的考試時,何紹紅已經引領甄歡遨游知識的海洋。入學后,甄歡很快就適應了耶魯大學的學習模式和生活,他積極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各科目的考試成績也都是優秀。
2008年春節,甄歡在寫給何紹紅的郵件中這樣說道:“經歷的事情越多,我越深刻地感受到,我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沒有您的‘狠’,就沒有我的今天。當我翱翔藍天時,我深深體會到,埋在那份‘狠’后面的深沉母愛……”
如今,博學、睿智的甄歡,已經是這所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里一道特別的風景。
點評:
王東華(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
這篇文章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軌跡:小時候父母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就讓孩子打下較好的學習基礎,高中階段進入一個比較好的學校和班級,然后再順理成章地進入一個較好的大學……
但這一切都不是隨便能夠取得的。孩子的習慣其實是父母習慣的延伸,甄歡的媽媽之所以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就要一次到位”,說到底她本人就是這樣的人。如果媽媽自己不是這樣的人,她就不可能培養出這樣的孩子。
不少媽媽都會說:“我的孩子很聰明,就是不努力,我一抓成績就上去了,我不抓就掉下來了……”我不禁要問:你為什么不能一抓到底呢?你為什么不能抓到孩子已經養成了好習慣為止呢?如果父母自己只有三分鐘熱度,那么他們“教”出的孩子就很難養成好習慣。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成長的,要想孩子優秀,父母自己先要優秀起來,“望”子成龍的捷徑是父母自我修身、完善并成為孩子的榜樣。
(責任編輯/玄圭)
E-mail:xuanguiyu0181@163.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