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班主任,與學生談話,我用心去錘煉自己的語言,用充滿人文關懷的語言去感染學生,用充滿智慧的語言去啟迪孩子們。
笑言有智
冬天的一個早晨,有一個學生遲到。問起原因,他回答說:“家里的表慢了。”
我說:“你家的表是不是該擦油了?”學生說:“我們家的表是新買的。”我笑著說:“那就是你的大腦該擦油了。”全班同學都笑了,氣氛頓時活躍起來。
我抓住時機,接著說:“上學晚兩分鐘不要緊,大家可以等等你,或者課下補補課,最多挨老師幾句批評,可是同學們要知道,社會、人生時不會等我們的,機會失去了是沒得補的。我們應該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抓緊時間就是抓緊了生命啊!”
同學們再一次笑了,這笑聲中有理解,有進步。幾句幽默的話調節樂課堂氣氛,使一天的課上得輕松高效。
你別說,幽默真是批評方式的一種軟著陸,它以笑聲代替批評,以詼諧化解尷尬,創造了一種和諧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中,被批評者不失面子,且能欣然接受批評,如此有效的教育方式何不信手拈來?
情在言中
記得幾年前,在我帶過的班上有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后進的學生——小強。一次,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狠狠地批評他,說他“不認真學習,不守紀律,不爭氣,永遠也學不好”等等。當時我想,這樣不留情面地批評他一頓,他可能會認識到自己不求上進的嚴重后果,從而會產生一種上進的欲望。
可是,事與愿違,那以后他不但沒進步,反而更“壞”了。是什么原因呢?我摸不透他的心理。找他談話,他開始不吭聲,最后滿腹怨氣地說:“我反正學不好,學了也沒用!”
我問:“你怎么知道自己學不好呢?”不料,他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你上次不是說我永遠學不好嗎?”
我的疾風暴雨式的語言不但沒有使小強產生上進的愿望,反而挫傷了他的積極性。于是我連忙說:“老師那是用的激將法,想刺激你,讓你進步,沒想到你沒有理解老師的真正意圖,都是老師沒說清楚惹的禍。以后只要你肯認真學習,克服過去的不足,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小強聽了我的話后高興地說:“謝謝老師!我以后一定改正缺點。”從此,他在學習和紀律等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
看來,情感是語言的靈魂,沒有情感的語言是干癟的,而“充滿愛的語言,可以使勸說發出熊熊的烈焰和熱”(別林斯基)。
意在言外
一次,我發現班上一名學生有早戀傾向,就把他找到辦公室來。經驗告訴我,與學生談心要有啟發性,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我沒有直接批評他,而是讓他品嘗了一粒小杏,問他什么滋味。他皺著眉頭說:“又酸又澀。”我又讓他品嘗成熟的杏,問他感覺如何。他答到:“又香又甜,非常好吃。”見時機已到,我問:“這是為什么?”他答道:“因為小杏還沒有成熟,吃起來自然又酸又澀了。”
我接著說:“中學生談戀愛就像吃小杏一樣,過早地品嘗又苦又澀,只能是自食苦果;待到它成熟的時候再去吃,才會香甜可口。”那個學生恍然大悟,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教育。在我的啟發下,他整個人都轉變了,把精力都放在了學習上,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看來,我的好法子——讓學生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合情合理的結論,收到自我教育的成效——還真管用!
當然,我運用語言藝術進行教育是要看對象的喲。比如,對自尊心強、有逆反心理、脾氣暴躁、感情易沖動的學生,我采用平等商討的語氣和語言;對善于獨立思考、自我意識及感受力較強的學生,我采用暗示、旁敲側擊或警句格言的點撥式語言;對惰性心理突出的學生,我則采用措辭尖銳、語調激烈的觸動式語言……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