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我收到許多學生送的賀卡,其中一張賀卡上的祝福詞寫得很特別:祝老師活得像個神仙,死了像大海。我拿著賀卡反復揣摩:是他自己寫的,還是從別處抄的,或者是別人教他寫的?在他的思維里,大海究竟代表了什么?同事看了也感到驚奇:“十來歲(四年級)的孩子寫出這樣的話,真看不懂。”我很想知道孩子寫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怕直接問會嚇著他,又怕得不到真實的答案。于是,我耐心地等待機會。
一天上課,講到海水,我乘機問大家:“在你們的想象中,大海像什么?”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大海像寶庫、大海像知識、大海像天空……我問送賀卡的學生:“你認為大海像什么?”他站起來想了一會兒,說:“大海像一個人。”大家哄笑起來。我追問:“像什么人?”“像……”“是不是像心胸開闊的人?”“是。”我懂了他的意思,也明白了他為什么寫“祝老師活得像神仙,死了像大海”。
這是個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也不愛說話,時常因為作業出錯受到老師的批評。我之所以想到“心胸開闊”,是因為我經常逼他交作業逼得很急,自嘲為“心胸狹窄”的討債人,見面問得最多的是“作業做了嗎”?還時常批評道:“你學習不好,老師急,父母急,你急不急?”而他總是畢恭畢敬地立正、低頭、聽訓。也許我批評的次數太多了,使他厭煩;也許他沒聽懂我的話的意思,而不知道如何去做。總之,一學期來他沒有多大變化,而我卻一“逼”如故。
現在,這孩子的回答使我想起前些日子讀過的一篇小學生作文,題目是《老師,請看看我的閃光點》。這是東方網和少年報聯合舉辦的“創新作文大賽”一等獎的作文。文章以書信的形式寫道: “老師,今天我收到《學生評價手冊》,看到了您對我的評價,我非常難過。您是這樣寫的:原本你可以學得很好,你的不用心使你處處落后于班級同學,老師希望你暑假里好好反省一下……”接著文章又寫道,“雖然我做作業慢,有許多缺點,但我身上還有閃光點,您發現了嗎?我豎笛吹得很好……我寫的小詩《我的媽媽》,您把它貼在墻報上……我還會朗誦,會剪紙、折飛機、做糖紙人……這些好的地方是我用心練出來的,您能不說我‘處處落后于班級同學’嗎?”
想起那張賀卡和這篇作文,眼前這位話語不多但思想豐富的孩子讓我忽然覺得慚愧起來:一貫自以為教學嚴謹、愛生如子,其實在教育學生時還缺少一樣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心與心的交流。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比陸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心靈”。在孩子的眼中,老師就好像遼闊無比的海洋,老師就好像明凈晴朗的天空,他們希望走近老師,引起老師的注意,得到老師的尊重。也希望老師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特長和閃光點,稱贊他們的良好表現。然而,我們卻時常因為“忙碌”而忽視了他們的要求,以至聽不見他們渴望的呼喊,看不見他們成長的身影,這是多么可悲啊!
一張賀卡警醒了我,一篇作文震撼了我。平等、仁愛,尊重、包容,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不可或缺的立身之本。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