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周瑞文又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不僅早已完全走出了那種宏大敘事的歷史情懷,而且也不再滿足于對江南美麗景色的詩意化抒情,他在對自己以往歷史的回顧中,越來越傾向于內(nèi)心視象的表達和傾訴:山還是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大自然依然故我,可畫家的心境和人生積淀已完全不同了。他把他以往的一切積淀都作為他的有益的資源,力圖挖掘并傳達一種更具精神性的、更有意義的視覺心象。
就像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提到的那樣,周瑞文一直注意對江南景色的多意性和多樣性表達,而且這種表達是來自于他對家鄉(xiāng)的意象性或理想性的懷想,他近幾年的作品更加突出和強化了這一特征。不過其畫面的面貌已發(fā)生了重大改變。首先,情境的營造已明顯地退居到后面,甚至有的已完全消失,而對象本身卻逐漸成為畫面的主角。其次,畫面的空間也已逐漸從縱深拉回到畫平面,背景具有了抽象的意味。其三,天空幾乎完全消失了,畫面被封閉在一個特定的范圍之內(nèi)。其四,色彩逐漸單純化,以突出造型本身以及畫面效果所傳達的視覺的力量和心象的表達。其五,塑造手法上已改變了以往細碎的點彩式用筆,而加入了大筆觸的堆砌或橫掃,使畫面更具整體性和連貫性。
顯然,在這樣的處理下,對象的可視性和可讀性都被消解了,而作品本身的意象或畫家所要傳遞的視覺心象開始為觀者所把握。《山林》系列就是他這個時期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這個時期的過渡性、嘗試性和習(xí)作性的作品,《山林》系列仍帶有顯著的寫生的色彩,但考慮到與他以往作品的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周瑞文在作新的嘗試的意圖。拉近的空間和抽象的背景、色彩的單純化和大筆觸的塑造等因素,已使他與過去產(chǎn)生了很大的距離。而在《寂靜》中我們再也看不到那個詩意化抒情的周瑞文了,這里只有恣意狂放的筆觸和色彩,只有作者感受中和心目中的“晨曦中的雪霽”了。《山水江南》三聯(lián)作無疑是周瑞文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了。這三件作品既相互聯(lián)系又彼此獨立。《山水江南·日沐》和《山水江南·云起》都略帶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意思,而《山水江南·雨霽》則又有些回到了西方的風(fēng)景畫。但總的看來,這組畫的中國意象是十分明顯的,其形象塑造頗具中國山水畫的意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周瑞文在《瀑布系列》中對水與石碰撞及和諧的詮釋,既增加了作品的動感,又使作品具有了古典繪畫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的視覺效果。總之,這兩組作品不僅是周瑞文對江南景色的新的詮釋和視覺表達,也是他將他心目中的傳統(tǒng)文化升華到一個新的層面的嘗試。
由以上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周瑞文的藝術(shù)心跡是一個從他律到自律、從外在回到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不斷地探索和思考,思考后再探索,努力尋找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從他近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肯定,周瑞文已準備好開始下一個新的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