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個小彼德。其實也不小了,人到中年。之所以叫他小彼德,是因為他比他的哥哥老彼德晚幾分鐘出世,就因為這幾分鐘的時差,他的一生就注定要和“小”字結緣了。
要講小彼德先要說幾句老彼德。老彼德是上海名店“蒂梵尼”的創始人之一,當年劉偉、阿波、老彼德三人攜手創立“蒂梵尼”,據說阿波玩的是時尚,“蒂梵尼”三字是來自阿波的想法。老彼德則有人氣,拉來了大批子弟兵。劉偉則是掌舵手。
老彼德在業內如此資深,當然小彼德從一名港務局的水手,到學習畫畫,最后走上美發之路。也和老彼德脫不了干系。
小彼德在南京路,淮海路一流的商廈里開過店,現在的店在“龍之夢”商場里,生意很不錯。在此不想多講他的生意之道,就說說他的發藝三秘技削刀,層次,繪畫。
削刀:取直,取卷,取凈。
小彼德剪發有點名不符實,因為他很少用剪刀,客人頭發的百分之八十是他用削刀削下來的 所以應該叫“小彼德削發”。
削發,自然有削的優勢。削出來的頭發自然順貼,角度圓滑,銜接細膩,但掌握削刀要叫削刀得心應手很難,沒有過硬的基本功和長期摸索,不易削好。
小彼德玩削刀,基本上有幾個特點,概括之即可為:順頭發外側削,取直:順頭發內側向外削,取曲:把最里面的頭發掐出來削取凈。
當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小彼德喜歡把耳后,腦門頂上這些一般發型師忽略剪凈的底層頭發掐出來。開玩笑地告訴客人“看看,你的胎毛還留在這呢,底層不剪凈,單靠外層打薄剪短有什么用呢?”
這又引出了一個重要話題:頭發的內外層關系,在處理內外層關系上,小彼德非常重視,非常強調。
層次:內外層頭發的互動關系。
對頭發內外層的關系處理,小彼德的見解相當精確,他有幾個看法:
內眉頭發向前走,外層頭向后順。他削內層頭發往往是向前削,取直,使之對外層頭發形成很好的支撐。
內層短外層長,外層蓋住內層,形成頭型的豐滿感,小彼德非常反對有些發型師處理頭發層次的馬虎,簡單,他說有的人只做表面功夫,把外(上)層頭發剪短修薄了事,當時看看還可以,沒過幾天客人頭發一長就沒有型了。
小彼德認為:剪發千萬不能做表面文章,一定要把里層的頭發修剪到位,由里及外,才是好發型。
繪畫:發型師應該具備藝術修養和設計動力。
小彼德學過畫畫,閑暇時還會為自己的員工畫幾筆速寫,素描。這門技藝對他做頭發有莫大的幫助,他往往三兩筆就把客人想要的或是想給客人設計的發型構畫出來了。往往,他和客人的溝通變成了有趣的繪畫藝術討論,
小彼德認為:對客人的形體,頭型,臉型特點的分析,把握至關重要,這一點要靠經驗,更重要的是靠發型師的藝術修養和良好的審美能力,
或許,小彼德比普通發型師多了一份幸運,這歸功于他早年的繪畫學習,但既然做一名優秀的發型師,應該具備一些造型,色彩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那么這理應成為個職業要求,發型師這個職業,要求它的從業人員不僅懂技術也要懂藝術,這是小彼德的體會,相信也是眾多發型師朋友們的共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