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人說過:“人生有兩個最大的不幸,一是生活沒有目標,二是目標實現后生活歸于平寂。”細細品味,才發覺人是一種永遠需要希望、需要夢想的動物。人生不能定格,哪怕最幸福的時刻,如果定格了,那幸福也將變得乏味。所以,從小我就喜歡想象陌生村落中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喜歡站在蜿蜒的小路旁眺望,希望在路的盡頭意外發現童話故事中的宮殿、王子……然而,隨著一次又一次角色身份的轉變,不知不覺中,我的意趣也隨著自我遺失到了社會洪流中,漸漸的,開始了鐘擺般的生活,開始憎惡、厭煩眼前的一切,卻忘了反省、忘了不斷從生活中吸取養分,忘了正視、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我上班經過的是一條看似充滿詩意和想象的彈石路,我每天的工作、生活就是從這條路開始,下午又拖著疲憊的身心坐車原路返回,完成一天中例行的一程。上了車,卸下工作后能感覺到的就是全身乏力,頭痛、眼睛酸脹、口鼻干燥,整個人木訥地隨著車輪的滾動踏上回家的征程——彈石路。說彈石路,其實路上更多的是塵土,石頭僅使路面凹凸不平而已,一陣風起,或與另一輛車相會,整條路便灰煙彌漫,夏日刺眼的陽光更是將每一粒塵土照得無處藏身,向著人撲面壓來,哪怕屏住了呼吸,還是無法阻擋它的侵襲,只能任其侵入我們的頭發、眼睛、耳朵。不時的,車內村民所帶的動物還會因為顛簸的路面跟著起一陣哄,亂拍亂叫,一陣騷動后,滿車灰塵夾雜著雞、鴨、豬的氣味,更是讓人窒息。在灰塵肆意飛舞的同時,車內雞叫、豬叫,發動機還一刻不停地響著,匯成了城市喧囂外的另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噪音。無奈,只得將自己的視線移向窗外,在我眼里一,此刻沿路的清山綠水已成了七月的荒漠,炙熱中夾雜著刺目的荒涼,讓人覺得百無聊賴……是我不懂得欣賞生活還是太疲憊,眼前的一切讓人感到生活的索然,內心的絕望,每天的重復為的是什么呢?難道生活就如電影《活著》中所展現的,僅僅只為了活著,艱辛地活著?沒有等待,沒有期盼,任秒針、分針、時針一圈又一圈地轉動,任日歷一頁又一頁地撕落。我知道,無論是鐘表還是日歷,它們都是無盡的,那我到底在干什么?
最終,在一個夏日的夜晚,我的疲憊達到了極至,感覺無法忍受周圍的一切,甚至連自己都憎惡了,在失眠中,在漆黑、寂靜的夜里,在那個真正屬于我的空間里,我那顆疲憊、麻木的心沉靜了下來,喚回了自己,頃刻間,我似乎明白了許多。無論是大漠孤煙的蒼涼滿目,還是清山綠水的生機勃勃,其實都是靜態的,整個世界乃至宇宙也都是既定的,惟有人的心情在變。我不是唯心主義者,但我知道,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同的是每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人與人之間生活的差異更多的取決于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無論是快樂、悲傷、得意、失意都無法改變現狀,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情,用不同的態度對待同一件事情,會收獲不同的世界。所以,一個人如果載滿了麻木、痛苦,生活必將失了顏色,如果想要生活多姿多彩,而不僅僅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那只有放下抱怨或麻木,少想想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多看看自己對生活付出的不夠,只有讓內心充滿了希望、充滿了熱情、充滿了寬容、充滿了愛,我們才能更加輕快、自如地游走于大千世界,才能真正在青山綠水中找到一份怡然,在琴棋書畫中找到一份散淡,在親人朋友中找到一份真誠,在工作陣營中找到一份自信,在助人為樂中找到一份奉獻,在靜坐獨處時找到一份希望,最終才能讓每天都充滿陽光,讓時鐘、日歷成為計量一個人價值的器皿。
第二天,重又踏上了那條彈石路,它已變得那樣親切,沿途迤邐的風光像幻燈片一幕幕映入眼簾。接下來的日子里,草坪、山坡、樹林一天一個裝束,每天給我一張不同的笑臉,哪怕是三伏烈日,心中依然蕩漾著一汪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