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村位于永平縣龍街鎮,占地面積59.49平方公里,全村有25個村民小組,這里多為山地,地廣人稀。村民主要以彝族為主,這里的彝族屬于“臘羅”支系,自稱“土家人”,他稱“土族人”,祖先為哀牢部落的九隆氏族。
普渡的“土家人”在舊社會一般是一夫一妻制,富戶或有權勢的家庭,也有一夫多妻的情況。兒女的婚姻,大部分由父母包辦。過去,“土家人”的婚姻很講究“門當戶對”,有錢人家很少與窮人家對親,窮人也不向富人提親。當然,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改變,多數父母都不再干涉兒女的婚事,他們只是出面舉辦婚禮而已。
普渡“土家人”的結婚一般分合八字、提親、訂親、求親、娶親、回門六個過程。
合八字
男女雙方互相中意后,男方父母要到女方家去合八字,看兩人的生辰八字是否相沖,如果相沖,“土家人”認為兩人不會白頭偕老,這樣婚事也就告吹。但這兩年很多人已不再相信八字相沖之說了,合八字僅僅成為一種形式。
提親
提親一般由媒人、男方的伯伯或叔叔之輩的代表和男方一起去。提親要帶上煙、酒、糖、茶等禮品,煙、酒、糖、茶的數量必須都是雙份的,取“成雙成對”之意。而且每件禮品都要貼上紅紙。
定親
男方家請上媒人,帶上買給女方的三至五套衣服,一只大紅公雞,還有5公斤酒、一腿豬肉、米、小菜以及送給女方親戚的“水禮”(煙、酒、糖、茶必須齊備)。女方宴請自己的親戚,也算是讓他們看看所擇的女婿。男方到女方家后要磕頭、拜祭祖先,然后男方改叫女方父母“阿爹”、“阿媽”。定親要求當天去當天就回來。定親結束后,男女雙方才可以公開來往。
求親
求親只是媒人去,主要是去與女方商定結婚的日子,以及具體問清楚女方要求的彩禮數額和其它結婚事項。求親后幾天,男方讓媒人將彩禮錢和小菜錢送與女方。
娶親
正式娶親的頭幾天,男方要帶女方去挑選衣服、戒指、耳環等物品,挑好后,先放男方家,等正式娶親時,再由男方帶去。
結婚的頭一天,男方要帶上一只大紅公雞、米、豬肉、酒、以及送給女方親戚的“水禮”(包括煙、酒、糖、茶等)去女方家“過禮”。女方在接受男方送來的物品時,不能全部留下,要給男方留下一小點帶回。
結婚當天,一早起來,要將男方帶去的大紅公雞殺了祭祀祖先,雞頭、雞卦、雞翹必須給媒人吃,吃完后要將骨頭裝好帶回給男方父母親人看。娶親男女雙方要邀請本族親戚接送親,接送親的人數必須為雙數,接親隊伍中有一個是專門去給新娘化妝的。接親人于結婚當天在男方家聚齊后前往。到女方家時,女方將接親隊伍迎進家,一面招待茶水,一面收拾陪嫁的箱柜,新娘也忙著梳妝打扮。
吃過午飯后,準備上路,這時會有童男或童女壓在女方陪嫁的箱柜上,這時,男方要給每人一個紅包,他們才會下來。(當然,要不讓人壓箱柜也可以,那媒人頭天到女方家時就要好言相求女方父母,給他們各送上一個紅包。)打發走壓箱柜的人后,在女方送親人的陪同下,接親人可以接新娘上路了。新娘出門時,必須哭泣,表示不愿意離開父母。這時伴娘就要勸她,直到她不哭為止。新娘出門后必須撐傘來遮太陽,脖子上掛一面鏡子,說是用來照妖、鎮邪。路上新郎走在最前,然后是新娘,后是接親人、送親人。
走到離男方家四五百米路時,新郎要將新娘背到大門外,進門后開始“退喜神”儀式。擺一張桌子在院中央,上供一個大豬頭,點上香火,先生念“喜神經”,新娘在桌前三叩首。退完喜神,新郎新娘開始搶新房,新房門檻內撒了一些豌豆,新郎新娘誰最先從上面走過并且坐在新床上,那今后這個家就是他(她)當。從新娘進大門到她最后入新房整個過程,男方父母都要回避,不能看新娘,據說這樣今后他們才會相處融洽。新郎新娘忙于搶新房時,院內接送親人已有喜宴總管招待在長凳上坐好。散完香煙、瓜子、糖果后,由專門的托盤人員奉上三道茶。第一道是生姜水,讓客人漱口;第二道是加了米花的蜂蜜水或糖水;第三道是清茶。敬茶完畢,擺出豐盛的菜飯吃晚飯。晚飯由新郎和伴郎給客人發煙,男方兄弟姐妹發喜糖、瓜子。
吃過晚飯后,等天黑些,開始鬧洞房。鬧洞房的人會給新郎新娘出一些讓他們難為情的花招,以前,大家還會乘新郎新娘不防備時,給他們臉上抹上鍋底灰和豬油的混合物,新郎新娘馬上就成了大花貓。鬧完洞房,新娘還要去給客人端洗腳水,洗完腳大家各自休息。
第二天,新娘和伴娘要在主人沒有起床之前將院子打掃干凈,如果起遲了,大家會認為這個新娘很懶,從今后就會看不上她。午飯繼續待客,席上,新郎新娘發煙散糖。吃過午飯后,總管要將接送親人召集在一起,先由新娘的舅舅發話,說什么今后我們的姑娘就成男方家的人了,希望男方家多擔待之類的話。他說完由男方接親人說一些客氣話。接下來所有的接送親人都要發話。講完后,接送親人各自回家。婚禮結束。
回門
婚禮結束第二天,夫妻倆要帶上公雞一只、豬腳一只、煙、酒、糖、茶等去女方家回門。走時女方家要回送一只下蛋的母雞給男方。不論多晚,倆人都必須當天返回丈夫家。去時丈夫朝前走,回時妻子走在前。
普渡“土家人”的婚俗過程比較復雜,講究也比較多。這幾年,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按這種方式舉行婚禮了,更多采用的是漢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