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菜品種與種植竅門
文/周蘊
特菜品種
特菜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首先特菜品種能夠緩解淡季蔬菜供需矛盾,如性喜高溫、耐熱性強的蕹菜、落葵、莧菜、黃秋葵、節瓜等,可作夏季補淡供應;耐寒性強、生長期短的生菜、芥藍、菜薹等,可增加冬春菜供應;耐貯性好的佛手瓜、球莖甘藍、根甜菜、豆薯等,可實行秋季生產,冬貯供應。
其次,種植特菜能增強出口創匯能力。
第三,特菜品種的某些特異性可滿足人們的特殊要求。如朝鮮薊、菊苣、香芹、球莖茴香、紫甘藍、結球生菜、紫菜花等特菜色、香、形各異,是制作西餐的佳品。
第四,某些特菜品種可用于加工,如甜根菜色澤鮮艷,是食品加工理想的天然染料;辣根辛香味濃,用作食品辛香料添加劑和調味品。
第五,某些特菜品種具有特殊的營養價值。如綠菜花中維生素C含量每100克鮮重高達100多毫克,是白菜花的2倍,居甘藍類蔬菜之首,同時維生素A含量也很高,被稱為高營養蔬菜等等。
第六,可利用特菜品種的藥用功效防病治病。
特菜的生產與銷售
由于特菜品種具有特殊的時間性和地域性,生產和銷售受多種因素影響,生產中要謹慎行事,以免影響種植效益。
首先要選好品種。不是所有的名、優、新、稀、特蔬菜都是好品種。一個地區一種飲食習慣,一種消費觀念,要深入細致地進行考察,引進適銷對路的特菜品種,以便產得出、銷得了。
其次是小規模生產,均衡上市。特菜種類品種繁多,生育期和形成期參差不齊,生長條件和栽培技術不盡相同,生產上應采取“多品種栽培,小批量生產,多茬次安排,均衡上市供應”的策略,以免生產過量,造成滯銷。
第三,要引導消費。特菜品種新,食用方法有講究,不同于一般品種,在不熟悉特性的情況下,消費者一般不易接受。因此,要把宣傳引導工作做在前頭,多介紹一些特菜品種特性、營養、保健、烹飪等方面的知識,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
種植香椿也能賺錢
文/王蔚
香椿樹嫩芽俗稱“香椿頭”,其口感香脆多汁,且營養成分和藥用價值很高。香椿芽中蛋白質、鈣、鐵、磷、維生素C、胡蘿卜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蔬菜,民間古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之說。如今,我國的蔬菜業正在向營養型和保健型轉化,香椿芽作為—種名、稀、特、藥食兼用的新型蔬菜,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因此,反季節栽培的香椿芽將成為俏銷商品,為農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
用種子無土立體栽培香椿芽
所需條件:優質種子、水、電以及能四季作業的立體空間場地。
技術優勢:可不分季節種植,技術操作簡便易行,只要掌握好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和營養便可天天投種,日日產菜,周期短、效益高。
經濟效益分析:每平方米用種0.5千克,可產菜4千克,按市場售價每千克20元計算,產值為80元,需投入種子款17元,水電、人工銷售管理等生產費用8元,扣除后每平方米可獲純利55元。香椿芽苗的生長周期為12天,平均每平方米日獲純利4.5元。
用大棚矮化密植栽培香椿
所需條件:大棚、大田、宅院、房前屋后等空閑地均可栽培,可提前培育優質香椿矮化苗木,在每年寒露至霜降期間移苗進棚,每畝用苗3000株。
技術優勢:一次定植可連續受益5年至6年,每年可采芽8次至10次。
效益分析:按大棚矮化密植高產新法計算,每株每年可產菜頭0.8千克至1.2千克,豐產期畝產達4000千克以上,按全年最低售價每千克15元至20元計算,產值可達6萬元至8萬元,扣除建棚、購苗、水肥、管理運輸等費用后,每畝每年可獲純利3萬元至4萬元。
(責任編輯 卓然)